《达州市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实施方案》》出台以后,市发展改革委(市全创办)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办)、市经信委、市科技知识产权局、市政府金融办、市物流办各司其责,组织领导到位、责任分工明确、工作措施有力,方案明确的具体改革事项有力有序推进。《方案》印发以来,省上“规定动作”加快落实,市上“自选动作”加快推进,典型经验加快形成。开发性金融创新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模式、“项目化、组团式”激励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2条经验纳入全省第二批经验成果推广名单。5个重点领域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科技创新有序推进。出台《达州市实施创新驱动促进经济发展的意见》,提出创建一批创新创业平台、支持一批创新创业项目等“十个一批”措施,产业目标明确的项目全部由企业牵头组织实施,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34家。制定《达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依托四川文理学院建设达州智能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获批复认定。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改革下放科技成果使用、处置、收益权和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等做法得到科技厅充分认可。成立达州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和投诉举报中心,在创新创业孵化机构——创丰汇众创空间建立了知识产权服务平台。
开放创新有序推进。全面推进创新内陆口岸开放模式工作,我市与万州区人民政府正式签订《物流业协同发展合作协议》,双方将合作建设达州“无水港”;达州争取设立海关机构工作取得一定进展。现代物流业体系基本构建完成,秦巴物流园区“一纵三横”道路工程加快建设,建成配送中心—乡镇—村三级配送网点1051个,全市4A级物流企业达到2家,3A级及以上物流企业总数达到5家,建成4万吨副食产品仓库项目冷链物流区和3万吨粮食仓储及稻米深加工区。加快实施加快实施区域多式联运战略,瓮福、顺程等市内重点物流企业通过与万州港、重庆港合作,大力发展多式联运,预计全市全年节约物流成本超过1亿元,强化与成都市的物流合作,大力发展公铁联运,同时积极发展国际货物运输(中欧班列),开拓中亚和欧洲市场。
金融创新有序推进。一是加快布局发展科技金融,积极推进马踏洞金融集聚区建设,深化金融产品创新改革,已将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纳入“税金贷”试点范围,且在“税金贷”基础上试点了 “税农贷”,截至目前,“税金贷”累计发放12.26亿元;“税农贷”累计发放6215万元。二是加强金融与产业互动,健全充实上市和挂牌企业后备资源库,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债券融资,用好用足发债规模。三是加强金融与国资互动,大力推进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全力推进“强行升位”三年规划,推动完善金融政策体系,出台了《关于支持地方法人银行金融机构做优做强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银行主体责任、监管部门责任以及相关职能部门责任。
人才创新有序推进。一是人才体系进一步完善,出台了《“达州英才计划”实施办法》。二是引才力度进一步加大,去年引进知名高校高层次人才31名,其中博士4名,硕士27名,累计柔性引进院士专家50余名。三是人才培育进一步加强,组织111名硕博人才参加培训,累计培养高技能人才2140名,其中高级工2015名,技师90名,高级技师35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9488名,基层农技人员1690名。
产业体系建设创新有序推进。加快军民融合发展步伐,制发《关于印发达州市军民深度融合发展试点方案的通知》,编制《达州市军民深度融合项目推荐目录》和《达州市军用技术转民用项目推荐目录》,出台《达州市达川军民融合产业园总体规划》,达兴能源聚甲氧基二丁基醚、玉竹麻业军用特种纱线、正源微玻纤航空航天隔热保温材料等军民融合项目加快推进。制定《达州市企业培育“五十百千”工程实施方案》,着力培育超10亿元企业2户,超亿元企业11户。全市20个重点工业企业的转型升级项目和100个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稳步推进,云计算中心(政务云)项目基本建成,悦安重工与华川汽车联合重组项目开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