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国家和省稳投资工作部署,深入开展“项目攻坚突破年”活动,持续扩大有效投资,优化投资结构,完善保障措施,狠抓薄弱环节,投资项目工作持续保持稳中向好的健康发展态势。
(一)投资持续快速增长。2018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00.4亿元,增长12.3%,超全年目标任务2.3个百分点,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1个百分点,总量和增速分列全省第5位和第10位,在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7大城市中分列第4位和第5位。民间投资持续回升,增长19.3%,增速和占比分别同比提升16.9个百分点和2.3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高位增长,完成1052.1亿元,增长15.6%。在稳定房价的同时,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9.2%增长。
(二)重点项目加快推进。集中攻坚34个重大项目和230个重点项目,2018年,全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74.1亿元,占年度目标任务的108.9%。其中,省单独考核我市的秦巴物流园区、巴山大峡谷旅游扶贫综合开发等28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9亿元,占年度目标任务的131%。集中开工重点项目104个,总投资达531亿元。切实加强项目谋划,提前谋划了2025年乃至更为长远的项目,各县(市、区)至少谋划了10个总投资10亿元以上、年产值5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年度新增纳入国家“三年滚动储备计划”项目数量增长10%以上,投资规模增长20%以上,为达州长远发展提供了坚实的项目支撑。
(三)招商引资扎实有效。紧紧围绕能源化工等“6+3”重点产业集群,大力开展春夏秋三季招商攻势。2018年,全市引进市外到位资金833.2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04.1%,增长10.1%。省委赋予达州新的定位后,广大客商投资达州的信心更加坚定,在今年的西博会上,我市由过去意向性签约变投资性签约项目92个,总额达689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制造业占比2/3以上。狠抓招商项目落地落实,近3年签约项目履约率84%、开工率75%。强力度推进川渝合作示范园建设,新建标准厂房10万平米,招商入驻企业38家;狠抓招商项目投产达效,361°鞋服实现100天投产、中科智联智能终端实现88天投产。
(四)项目建设保障有力。成立了项目工作专班,统筹协调全市项目谋划储备、推进及争取等工作,切实强化项目推进的组织保障。分类确定了34个重大项目、230个全市重点项目和16个民生实事项目,逐一明确责任,按季量化工作目标,条块结合、重点突出、联动推进的项目支撑格局基本形成。成立提升行政效率工作专班,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精简审查审批事项,分类明确审查审批流程、前置要件和办理时限,创新开展并联审批“五联合”,启动建设了项目信息监管平台,政府性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查审批时间最短不超过60个工作日,企业投资项目最快实现3个月内开工。成立园区要素保障工作专班,入驻园区所有规上企业电价均低于0.55元/度,工业用气价格在全省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