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传遍巴渠大地。
听到这番话时,71岁的李学余正乘坐从重庆北开往北京的T10次列车返回达州。刹那间,激动的泪水在他眼眶打转,脚下这条铁路不就是他青春里最亮丽的底色吗?
从一条铁路到多条铁路,再到发展高铁,近40年来,达州在铁路建设上一路高歌猛进。这一路,有铁路的建设者、受益者、守护者,如今又迎来了新的开拓者,他们无一不在用青春书写着达州的铁路建设史。
建设者
青春是打通出川通道的日子
2019年4月底,作为襄渝铁路的建设者,原铁道兵5831部队民兵2连老兵、如今已67岁的李正义策划了一场“修建襄渝铁路50周年活动”,吸引了百余名战友从全国各地回到达州。时间回到1969年,国家决定开工建设襄渝铁路。修铁路,建设祖国,成为了那一代青年人的梦想,李正义他们也应征加入了襄渝铁路建设队伍。
4月30日下午1时30分,李学余乘坐的火车稳稳驶入达州站,人群如潮水般涌出车站,返家过节的李学余却故意走在了最后,还依依不舍望着来时经过的铁路。只要乘坐襄渝线,他不自觉就会这样。
“铁路就是我们青春的最好体现。”李学余告诉记者,20岁时他加入了襄渝铁路覃家坝段的建设,一干就是三年多。“那时修建铁路,施工条件极其恶劣,尤其是覃家坝,交通闭塞,物资缺乏,数百公里长的铁路沿线没有公路,没有电力,施工初期,工程和生活物资全靠肩挑背扛。如今一闭上眼,那人山人海干得热火朝天的情景就立即浮现。”
“施工中,我们特别害怕下雨,晚上号角一吹,来不及洗漱穿上衣裤就往外跑。”据67岁的钟平回忆,她参加襄渝铁路覃家坝段建设的时候还是个17岁的姑娘,一下雨覃家坝就会涨水,不管男女就排着队,扛着100斤一袋的水泥就往河边走,摔倒了爬起来,再摔倒再爬起来,只为筑牢防洪堤坝,防止建设好的工程被洪水摧毁。
襄渝铁路上,像李学余、钟平这样的建设者还有很多。“铁路铺轨到达州后,地方政府举行了隆重的庆祝大会。锣鼓喧天、人山人海的场景,至今让我难以忘记。”67岁的张石平回忆,每当他乘坐襄渝线,他就会骄傲地告诉身边的乘客,他是襄渝铁路的建设者。但意外的是,身边总会有一些年纪相仿的人不约而同激动地说,“我们也是。”
就这样,灰头土脸的场景、集体拉练的场景、休息唱歌的场景、河边洗漱的场景、吃大锅饭的场景……一段段艰苦而又美好的青春岁月如放电影一样在火车上不断“播放”。
1979年12月,达州第一条铁路——襄渝铁路全线开通运营,至此,达州的铁路建设也正式拉开帷幕。
1997年12月25日,达成铁路建成通车;2004年11月1日,达(州)万(州)铁路建成通车;2009年7月7日,达成铁路复线投入运营;2009年9月20日,襄渝铁路复线工程完工;2016年1月8日,巴(中)达(州)铁路建成开通……目前,达州火车站已经成为四川省第二大、西南地区第四大的火车站。
守护者
青春是在铁路上奔忙的岁月
从地理区位看,达州位于四川东部,是川渝陕结合部区域中心,是成都、重庆、武汉等经济区交会辐射中心。
据达州车务段统计,达州火车站旅客量1980年为36万人次,2018年为1010余万人次,是1980年的28倍多。四通八达的铁路网络,让达州在与其他城市竞争中抢得了先机。
“我常常要去成渝两地进货。达州到成都,襄渝铁路让路程缩短了8个小时,达成铁路让路程又缩短了近6个小时,动车开通后再次缩短了3个小时。”作为铁路的受益者,58岁的市民庞秀菊谈起年轻时的奋斗史很有感触。因为做服装生意,她坐火车去成都、重庆是常事。没铁路前,从达州(原达县)去成都,要花20多个小时,先坐11个小时的长途客车到重庆,再坐10个多小时转乘成渝线火车去成都。“如今随着铁路不断修建,公路不断拓展,去哪里路程都近了,进货渠道多了,生意自然也好了,家里经济状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据达州市统计局相关人员介绍,随着铁路建设的不断推进,达州区位交通优势不断凸显,促进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向达州汇集,造就了旺盛人气和无限商机,带动了工业、商贸、物流等行业的加快发展。2018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54.06亿元,是1979年的172倍。
龚力18岁时就到了三汇镇火车站工作,一干就是40余年。如今59岁的他见证了因铁路而兴的小镇变化。“2020年1月我就要退休了。”龚力说,他见证了三汇站从曾经每天往来经过的10余对客货火车,发展到每天来往经过100余对客货火车;见证了三汇镇从曾经的破旧平房变成高楼林立;见证了很多客商来三汇镇投资兴业……他坦言,铁路上的日子,厌倦又满足,心酸又幸福,临近退休,一切的感情都化为了不舍。
如今,襄渝铁路如树干,达成、达万、巴达铁路如树枝,其他公路、国省干线、农村公路、水运、航空等如根茎,带来的是达州经济“枝繁叶茂”。据相关部门统计,2018年,达州GDP达到1690亿元,是1979年的137倍,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9.5%。
新的开拓者
青春是无悔付出的集合
铁路发展,永不停歇。当下,达州紧盯“高铁”发展,迎来了铁路新的开拓者,一副副以铁路为底色的青春画卷正慢慢展开……
2014年起,达州市委、市政府连续5年建言省委、省政府积极协调国家铁路局将“成南达高速铁路建设”纳入《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尽快开工建设。除此之外,市人大、政协都在联合向上级部门建议。
终于,达州高铁建设有了突破。2018年6月底召开的四川省十一届三次全会,将达州定位为“四川省东出北上综合交通枢纽和川渝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同时,对成南达高铁给予了全面支持。
据了解,一条高铁的建设,需要经过多重严格审批,包括立项、可研、初步设计、施工设计等一系列程序,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而国家铁路局为了支持达州革命老区、秦巴连片扶贫地区新时代高铁建设。2018年12月底,黄文勇被派到达州市发改委,帮助进行铁路枢纽建设。
5月20日上午10时,“成南达高铁项目初步测量工作基本完成,设计单位内部需在万州开展初测中期检查工作”的消息一传来,当日下午2点,黄文勇就出现在万州初测中期检查会议的现场。
像黄文勇这样为达州铁路建设付出青春和汗水的人,达州市发展改革委还有很多,为了尽早开工建设成南达高铁,大家自发制定了“资料收集提交不隔夜、奔赴现场不隔夜、上传下达不隔夜”的工作要求。
“我3个多月没看见孩子们了,但只要能造福达州百姓,一切都值!”今年39岁的黄文勇说,大家齐心协力、迎难而上的精神,也感动了他这个支援达州铁路建设的“异乡人”。达州是他定位的第二故乡,暑假还打算把孩子们接到身边来,感受达州,了解达州,爱上达州。
据了解,当下达州又抢抓全省综合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重大机遇,将构建“五向综合运输大通道”。东向、西向依托成南达350公里时速高铁连接成都平原城市群和华东经济区、沿江经济区、长三角地区,南向、北向依托西达渝350公里时速高铁连接重庆、昆明、西安和京津冀地区,西北向依托达广城际快铁经兰州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继续深入发挥铁路大动脉的提振带动作用,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为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奠定基础。
不久的将来,两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将在达州境内“十字”交汇,形成高铁交通枢纽,从而将助力达州经济与民生更快更稳的“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