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全面提升新能源汽车充电保障能力,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制定并印发了《提升新能源汽车充电保障能力行动计划》,提出力争用3年时间大幅提升充电技术水平,提高充电设施产品质量,加快完善充电标准体系,全面优化充电设施布局,显著增强充电网络互联互通能力,快速升级充电运营服务品质,进一步优化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环境和产业格局。
《行动计划》提出六大重点任务:一是提高充电设施技术质量。加强充电技术研究和充电设施产品开发,满足充电可靠性要求,促进充电设施智能化,实现充电连接轻量化,探索充电方式无线化,改善用户充电体验,满足新能源汽车不同场景的充电需求。
二是提升充电设施运营效率。全面提升设施运营维护水平,积极盘活“僵尸桩”,结合服务场景科学配置车桩比例,切实提升充电设施利用效率和服务能力。
三是优化充电设施规划布局。及时滚动编制充电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并将其纳入城乡整体规划,指导充电设施科学合理布局,有效缓解充电设施利用率低和车辆充电不便利并存的矛盾。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充电基础设施的用地政策,保证公交车、出租车、物流车、分时租赁车、共享汽车等运营类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的建设用地,以及有明确需求的其他新能源车辆的充电专用场地,提高充电保障能力。
四是强化充电设施供电保障。将充电设施电力接入作为发展新能源汽车基础配套设施范畴统筹考虑。加强居民区充电设施接入服务。保障公交、出租、物流、环卫等专用充电设施用电需求。
五是推进充电设施互联互通。加快构建和完善充电基础设施信息互联互通网络,推进国家充电基础设施信息服务平台和国家新能源汽车监管平台协同发展。推进国家级信息平台与重点城市信息平台、企业平台的互联互通,逐步形成充电设施信息服务网络。
六是完善充电设施标准体系。做好标准顶层设计和体系规划,发挥标准技术引领、规范充电设施市场的作用,促进新能源汽车与充电设施行业标准间的协调统一。
《行动计划》还要求进一步加大对充电设施运营模式创新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大相关部门间统筹协调力度,系统解决项目建设用地、电力接入、配建预留、燃油车占位、运营盈利难等共性问题。引导地方财政补贴从补购置转向补运营,逐渐将地方财政购置补贴转向支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新能源汽车使用和运营等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