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达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官网
今天是: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发展改革>产业发展

我市将推行“互联网+信用监管”制度
发布时间:2019-11-21 15:21:03   作者:财经贸易科   点击量:   来源: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35号)精神,我市坚持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9月26日,市社会信用信息平台和“信用中国(四川达州)”网站已开通试运行,未来我市将依托信用平台和信用网站创新事前、事中、事后信用监管方式,大力推行互联网+信用监管制度。

一、创新事前监管模式

我市将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自然人身份证号码)为标识,依法依规建立权威、统一、可查询的市场主体信用记录,并依法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打破部门垄断和信息“孤岛”,实现“两微一网”信用信息查询;大力推行信用承诺制度,对相关行政许可事项,申请人承诺符合审批条件并提交有关材料的,给予及时办理,并将信用承诺履行情况纳入信用记录。

二、强化事中信用监管

全市各行业主管部门(单位)将结合相关工作,大力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建立信用档案,采取大数据信用监测等非接触监管方式,依据市场主体情况在监管方式、抽查比例和频次等方面采取差异化措施,共享市场主体基础信息和执法监管信息,形成数据同步、措施统一、标准一致的信用监管协同机制。

三、加强行业领域信用监管

市发展改革委协同市商务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等相关部门单位,印发了《达州市全面加强电子商务领域诚信建设的实施方案》、《加强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做好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管理工作的通知》和《达州市建筑市场“红、黑名单”管理规定》等文件,为各行业领域信用监管提供制度保障。市税务局构建涉税信用分类管理机制,建立信用档案,对全市不同信用级别纳税人实施分类监管。市交通运输局将公路水运等建设从业单位按AA、A、B、C、D进行信用分类,实施分类管理。市发展改革委会同人行达州市中心支行积极促进信用评定与综合授信相结合,今年上半年,人行征信系统为全市3.14万户中小微企业建立信用档案,104家企业获得授信17.07亿元,94家企业实现融资10.7亿元。

四、推动事后信用监管

为规范和推动事后监管,我市围绕联合奖惩工作,研究印发了《达州市关于加强和规范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达州市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规范“红黑名单认定发布,强化跨行业、跨领域、跨部门联合惩戒,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市中级人民法院与全国3800多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公安、交通运输、民政、工商、证券联网,直接通过网络查询、冻结、扣划失信被执行人在全国范围内的银行存款、车辆、证券、网络资金等16类25项财产5340余件,冻结资金831万元,查询车辆580辆。同时,将拒不履行生效法律裁判文书的3512名被执行人纳入最高人民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联合有关单位实施联合信用惩戒,对4323名失信被执行人任职、消费、出行、投资等12个方面予以限制,不断压缩失信被执行人的生存空间。

五、加强政务诚信监管

在政务诚信上,我市研究出台了《达州市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实施方案》,下一步,将围绕政府采购、招投标、招商引资、政府债务等重点领域,排查整改政务失信突出问题。未来,市发展改革委将依托市社会信用信息平台对辖县(市、区)及重点行业领域开展信用监测工作,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对失信行为早发现、早提醒、早处置,提高监管及时性、精准性、有效性。不断完善诚信建设专项督导、监测预警、社会监督机制,着力提升政府诚信水平。

 

上一篇: 产业司召开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现场会
下一篇:达州市“信易贷”产品正式落地

置 顶 打 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