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汉县扎实推进工业强县示范
宣汉作为西部偏远地区,走出了一条偏远地区工业超越发展之路,成为全省首批12个工业强县示范县之一,正向“川东北经济区县域工业发展领头羊”迈进。
勇于探索 补齐工业短板
创新园区投入机制,变输血园区为造血园区。一是以PPP模式提升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与专业技术过硬、业务熟练、资本雄厚的合作方共同解决包括快速通道、主干线道路、水、电、气、通信管线,110KV变电站、污水处理站等园区基础建设项目。二是以“院县合作”方式提升园区发展水平。与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简称南玻院)形成战略合作关系,直接参与园区规划、建设指导等园区建设。三是以可持续方式支持园区项目发展。
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一是在做大做强产业链上下功夫。以微玻纤及其制品为核心,综合微纤维、连续纤维制品,配套高效过滤、深冷绝热、能源储存、绝热建材、航空交通五大应用领域,打造中国国内首个微玻纤全产业链特色基地;建立了“市县共建、以县为主”的中国(普光)锂钾综合开发产业园已申报2019年全省100个重点推进项目,并纳入川东北经济区协同发展重大项目、其推进方案已上报省发改委。二是在科技研发上下功夫。成立宣汉微玻纤研究院和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西南分院,建立国家级水平的微玻纤(微纤维)新材料及制品工程技术中心、检验检测认证中心、产品技术服务与交易中心、创新孵化中心等“四中心”。
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变政府主体为市场主体。一是利用科研院所自身成熟的科研成果转化招商。已有自身科研成果项目——1万吨大辊筒拉丝及其制品项目。二是依靠科研院所委托招商。湖南金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6.8亿元的细纱池窑项目等4个意向性项目均为南玻院协助招商。三是依靠企业以商招商。鼓励企业合作招商,拉动上下游产品企业到宣投资,以点带线汇集成面,形成延链发展态势。
加强服务配套建设,变发展短板为超越跳板。一是补齐人才短板。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人才培养力度,引导企业注重科研团队建设等技术创新方式方法。二是补齐配套运输短板。打造一支专业运输团队,整合全园区企业物流需求资源,最大程度降低运输成本。三是补齐服务短板。全面推行“一站式”保姆服务、“并联式”审批和项目手续“代办制”,缩短项目审批进程,为企业发展提供最大便利。
成效显著 加快工业发展
基础设施为保障。完成场平工程264亩、部分电力设施新建及改建、产业园天然气门气站建设,自来水厂改造提升工程;正在进行70亩土地场平及12米入场道路、二硫化碳项目场平建设工作。
重点项目为支柱。截至目前,整个产业园已引进12家企业入驻。其中四家建成投产2018年1-5月产值1.5亿元。三家企业正在加紧建设,剩余6家正在加紧开展建设前期工作。
园区平台为支撑。园区成立宣汉普发微玻纤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为园区建设平台公司、达州普昇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南京玻纤院西南分院、宣汉微玻纤新材料研究院为园区企业提供建设、资金、项目技术支持等平台公司,解决企业后顾之忧,为产业发展壮大保驾护航。
改革引领 启示方式方法
以规划为先,指引发展方向。中国(普光)微玻纤新材料产业园一期规划,面积1500亩,项目44个,总投资(含基础设施建设)65亿元,主要建设五大功能区:定长纤维及制品发展区,连续纤维及制品发展区,复合材料区(航空航天材料区、交通运输材料区、健康及民用材料区),天然气生产区,盐卤化工及制品发展区。
以招商为主,集聚发展力量。采取院县联合招商、企业延链招商,助推园区发展。
以服务为重,筑建发展基础。以宣汉普发微玻纤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微玻纤研究院、创业投资基金为载体,保障企业基础设施、企业技术、人才、销售、建设资金等需求。
以合作为桥,铺设发展道路。加强与南玻院、成都曦和海昇投资公司、清华大学等合作,补足我县人才引进、科研转化、企业服务、市场营销、资金运作、项目管理、管理人才、专业技术工人等方面劣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