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达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官网
今天是: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发展改革>产业发展

达州做实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发布时间:2018-11-13 16:36:00   作者:   点击量:   来源:

达州市地处四川东北部,作为一个边远山区、革命老区、秦巴山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区域和劳务输出大市,人才资源匮乏,人才外流严重等现象严重阻碍着达州的发展。

今年以来,我市大力实施“巴渠英才决战脱贫攻坚五大行动”,聚焦乡村人才引不进、用不好、留不住等问题,突出人才聚集、培育、使用和保障等关键,汇聚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有效服务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

教育培养农村人才

化队伍建设

2017年以来,全市共培训基层农技人员3000余人次,农村实用人才现已超过5万人。这得益于我市大力实施的“万名乡土人才培育计划”,将大中专毕业生、乡土能人、农村经纪人等按种、养、传统工艺、农机维修等分类入库建档,通过农民夜校、结对帮扶、托管服务等形式,开展农技指导服务和农业知识宣传,探索“乡土能人+合作社+基地”新发展模式,在资金、信贷、技术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扶植培育“乡土能人”。

同时,我市启动实施了“千名书记专业提能计划”和“千名干部学历提升计划”,每年对村党组织书记、村组干部和在家党员进行培训,梯次培养村党组织带头人;顺应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求,以解决好“谁来种地、怎样种地”为重点,大力培育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探索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机构、培训单位、实训基地、田间学校的准入标准,加快建立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各类市场主体多方参与、适度竞争的多元化培育机制。

2017年底截止,全市已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9488人,认定新型职业农民1595人。正在试点探索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制度,加快推进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工作,着力培育农村实用人才。

吸纳各界能人异士

投身乡村发展

我市面向全国招才引智,坚持刚柔并济引进,着眼于集聚乡村振兴的各类人才。

以渠县宕府王食品公司柔性引进了西南大学阚建全博士为例,该公司黄花加工项目的种植规模扩大了5倍。归功于我市深化“千名硕博进达州”行动,面向全国200余所高校引进“懂农业”具有农业专业知识的硕博人才236名,围绕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院校合作,柔性引进院士专家58名、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升级。

以乡情乡愁作纽带,实施“达商回引”工程、新乡贤培育与成长工程,建立完善新乡贤吸纳机制,吸引大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退伍军人等人才投身乡村,号召、组织广大异地达商回乡创业兴业,鼓励离退休党员干部、知识分子和工商界人士“告老还乡”,到乡村施展才能,支持乡村振兴,发现、培养、壮大新乡贤队伍,实现宝贵人才资源从乡村流出再到返回乡村的良性循环,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优势和力量,现已回引优秀人才达400余人;组织开展乡村振兴“巾银行动”,累计创建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示范基地和巾帼脱贫示范基地30个。

创新推行贫困村“一村一法律顾问”和“一村一农信员”,补齐乡村法律服务和金融短板,制定出台鼓励引导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落实完善相关扶持政策,鼓励工商资本投资发展智慧农业、循环农业、休闲旅游等方面的项目,通过项目建设带动人才回流农村,培养本土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现代生产元素和人力支撑,引导工商资本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截止目前,全市工商资本下乡企业(公司)394个,累计投资总额103亿元。

政策激励人才留驻

优化发展环境

我市多方搭建平台,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依托达州职业技术学院等本地高校,实施千名学子定制培养、千名书记专业提能、千名干部学历提升“三千计划”, 深入推进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等计划,利用院士(专家)工作站、巴渠人才工作站点、返乡下乡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为农村提供实用技术、劳务技能培训等技术保障,坚持自主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创新培养成长机制,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着眼于乡村人才素质提能,个性化培育各类人才。

出台《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管理办法》、《关于加强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的五条意见》等文件,建立创业服务“绿色通道”,设立创业服务指导中心和创业服务站,为农民工创业提供全方位“保姆式”服务,加强“三农”工作干部队伍培养、配备、管理和使用,建立健全“1+4+1”投入保障体系,认真落实艰苦边远地区津贴、乡镇工作补贴、绩效工资等政策,妥善解决基层干部人才餐饮、住宿等问题,探索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机制,依托达州电视台、达州日报等市县两级新闻媒体,深入挖掘和广泛宣传在脱贫攻坚中涌现出的优秀人才和典型事迹,营造优才爱才氛围。截至目前,宣汉县已有495名科技人员参与创新创业,带动培养农村科技带头人、创业明白人、农村经纪人等2.1万余名。

我市将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吸引各行各业热爱“三农”的优秀人才进入“三农”工作队伍,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和支撑。


                               

                                     信息来源:达州市人民政府网站

上一篇: 开江成功申报 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件
下一篇: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电镀行业发展的意见

置 顶 打 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