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达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的形成过程
根据市委、市政府领导指示,市发改委与人行达州中心支行按照国务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四川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和达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关文件要求,草拟了《达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草案)》(以下简称规划)。在编制此规划的过程中,我们多次征求了市委农工委、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地税局、市旅游局、市环保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局、市食药监局、市林业局、市商务局、市工商局等部门的意见,并通过了市政府法制办的审查,最终形成本规划。
二、《达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的编制原则
一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四川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及市委、市政府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部署。
二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方位的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涵盖政务、商务、社会、司法等多个领域,增强社会成员诚信意识,为我市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三是坚持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突出重点,远近结合,分步实施,着力解决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突出问题。
四是坚持科学化、民主化,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
三、《达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的基本框架
规划内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形势要求、发展现状、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工作目标、重点工作、重要基础支撑建设及保障措施等7个部分。
第一部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形势要求。作为市场经济体制中重要的制度安排,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体现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是达州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是增强达州经济吸引力和竞争力的需要;是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的需要。
第二部分:发展现状。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一是工作协调机制初步建立;二是信用建设发展顺利;三是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有序推进;四是信用服务市场加快形成。
第三部分: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是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政府推动,社会共建;以用促建,示范带动;整合资源,多赢共享;确保安全,有序开放。
第四部分:工作目标。2016-2017年为全面推进阶段,2018-2020年为发展完善阶段。
第五部分:重点工作。包括政务诚信建设、商务诚信建设、社会诚信建设、司法公信建设。
第六部分:重要基础支撑建设。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建立完善信用法规制度和标准体系、完善行业信用信息记录及数据库、加快推进行业间信用信息互联互通、金融业统一征信平台建设;二是完善以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为核心的社会信用体系运行机制建设。包括建立健全信用奖惩联动机制、培育规范信用服务市场、保护信用信息主体权益以及加快信用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三是诚信文化建设;四是示范工程建设,包括重点行业和领域的信用信息应用示范工程及创建信用建设示范城市。
第七部分: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二是加大政策支持;三是强化责任落实;四是推动示范创新;五是增强智力支撑;六是加强舆论宣传。
四、《达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的主要特点
一是从主题上看,反映时代特征和时代要求。紧紧围绕国家和四川省关于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有关要求,结合达州实际,确立当前和未来5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发展目标,是贯彻落实国家和四川省相关政策的具体举措。
二是从内容上看,科学确立我市未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发展路径。科学规划了未来5年在政务、商务、社会、司法等领域的诚信建设。
三是从建设意义上看,有助于全面推进“信用达州”建设。通过规划的实施,加强各个领域的诚信建设,促进全市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通过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达到改善经济社会运行环境的目的。
五、主要目标与发展重点
(一)主要目标
到2020年底,建成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成为四川省乃至全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市;地方社会信用基础性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健全完善,覆盖全市的信用信息系统功能齐备、运行良好;信用监管体制基本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全面发挥作用;信用服务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成为我市现代服务业的重要产业;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社会诚信意识普遍增强,诚信文化普及繁荣。
(二)发展重点
提高商务诚信水平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点,涵盖工业生产、工商、流通、金融、税务、工程建设、政府采购、交通运输、电子商务、统计、中介服务、广告等12个领域。加快商务诚信建设,是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的有效举措,是维护商务关系、降低商务运行成本、规范商务秩序的基础保障。
为了切实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规划最后在保障措施部分,从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支持、强化责任落实,加强舆论宣传等方面研究相关的措施和政策以保证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