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达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官网
今天是: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发展改革>综合经济

秦巴新区马踏洞金融城发展定位、总体规划及工作思路公开发布
发布时间:2020-10-19 11:58:57   作者:秦巴新区秘书科   点击量:   来源:

作为秦巴新区重要功能板块,目前,马踏洞金融城管委会公布了马踏洞金融城发展定位总体规划以及工作思路。

一、发展定位

(一)差异发展、协同推进,创建新区城市发展引领区。按照统一规划、分区布局、合力推进的思路,依托功能区产业基础和发展空间优势,通过外来招引与本土培育,促进新兴产业互联互通和转型升级,形成中央核心区、外围片区与各县(市、区)差异发展、相辅相成、联动推进的良好格局。

(二)科技引领、金融支撑,创建数字金融城市承载区。按照科技+金融+产业的路径,以大数据和新兴金融为重点,整合区域金融资源,引入5G大数据智能化管理系统,聚力建设川东北智慧金融大脑,打造特色基金小镇,为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提供服务和支撑。

(三)优化布局、共建共融,创建生态宜居城市品质区。进一步提升功能区建设的理念和层次,坚持以高水平规划引领城市转型,高质量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多点联动、成片开发,提速金融、大数据、城市综合体、商贸物流、文化康养、生态宜居板块建设,以点带面促进组团发展,推动马踏洞金融城与主城其它组团、各县(市、区)有机融合,创建高品质生态宜居新城。

二、总体规划

坚持做大规模、做优品质、做亮城市,以高规划、强项目、夯保障为抓手,以创建川东北金融中心为目标,将智慧、金融、商贸、教育、康养、休闲作为产业集群发展方向,按照一轴两带”“两区四线一屏障”“多廊齐进六大特色板块的总体规划布局,加大金融、贸易、商务、会展、教育、医疗、消费等综合服务功能集成,形成总量充足、布局合理、业态完善的商业配套新城体系,努力建成新区引领区、金融承载区和宜居品质区。

(一)一轴两带。一轴南北干道(龙马大道)主轴,承载金融城中央核心区城市功能。主要包括市政务服务中心、IFC金融中心、川东大数据中心、达州传媒中心、渝太城市综合体、天立学校和奥美德国际医院等一批具有引领城市发展、辐射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以及纵横交错的城市道路、中央公园、滨河走廊等配套基础设施。轴的南端联通达州高新区、秦巴物流园区和空铁产业园区,轴的北端对接梁家坝组团和通川区经济开发区。两带环城经济带和环凤产业带。环城经济带北接G5012恩广高速,南与营达高速相通,承接绿地城、福森商贸集团、天一航旗汽车文化园、物流分拨中心、好一新商贸城、亚鑫建材市场、鑫源食品、中环再生环保、科创小镇等一大批重点项目;环凤产业带辐射通川区五镇三街一委(复兴镇、双龙镇、东岳镇、蒲家镇、罗江镇,朝阳、凤西和凤北街道,莲花湖管委会),包含秦巴国际、金科、秦巴电商谷、十里水街等一大批重点产业项目。

(二)两区四线一屏障。两区中央核心区和外围片区。中央核心区规划面积6.8平方公里,东以达州火车站为界,南抵阁溪桥,西到大北山至茅草坡一线,北至粮食储备库外围,人口规模控制为9.3万人,重点打造金融、大数据和城市综合体三大功能业态。外围片区规划面积约17.48平方公里,东与马踏洞中央核心区相连,南邻河市镇,西至铁山,北与梁家坝组团接壤,人口规模控制为12万人,以居住为主体,兼有公共服务、休闲旅游和商贸物流市场等功能。四线凤凰大道西延线、金南大道西延线、中坝大道线和外环绕城线。凤凰大道西延线延伸连接通川主城区,与主城共享市级公园(城市运动公园、莲花湖及塔沱湿地公园、鹿鼎寨、大寨子公园)及公服配套设施;金南大道西延线向东连接火车站片区后,跨洲河进入达川区腹心地带,延伸辐射亭子文旅新城;中坝大道线向东接长田大道与机场大道立交后,连接梨树坪湿地公园;外环绕城线北接环凤产业带,南连营达高速,东至凤凰山隧道西延线二期,把金融城与铁山国家森林公园有机连接。一屏障即铁山绿色生态屏障。

(三)多廊齐进。在重点区域和重要节点打造休闲、智能、科技、商业、文化、风情六大特色街区。滨河休闲健康走廊,沿双龙河湿地生态公园两岸,环旺兴路南段、通商路、峨城街打造夜景照明,建设慢步道、骑行道等休闲健康走廊。“E时代智慧体验走廊,利用大数据中心建筑的标志性,沿龙马大道、鱼泉街、龙池街建设5G全覆盖的智慧体验走廊,设置智慧公交站台、智慧路灯、智慧交通等,提升整体环境配套,形成公众服务为核心的一体化数字街区。科技金融创新走廊,发挥校企合作优势,以科技孵化园、众创空间为重点,沿创新路打造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产业化梯度科技金融产业协同发展格局。川东时尚消费走廊,依托渝太城市综合体的业态优势,绕通商路、阳平西路、泉府路、创新路北沿线汇集餐饮、品牌商铺以及特色小吃,提升商圈竞争力。秦巴创意文化走廊,依托达州传媒中心,在花萼街、永兴西路、创新路为设计师、文化艺术人才提供创意创作空间,吸引传统文艺、文化创造和设计企业入驻,建成融合创意、设计、艺术的创业产业基地。风情特色走廊,围绕IFC金融中心的商业区,在文凤路、香炉街、创新路、通商路打造风格独特、情调高雅的咖啡、慢摇吧、酒吧、表演、娱乐等夜生活风情街区。

(四)六大特色板块。围绕数字金融核心产业、融合产业、关联产业及配套产业等重点发展方向,充分依托周边既有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推动形成协同共进、互补共赢的产业发展格局。金融板块IFC金融中心为支撑,打造金融集聚区;大数据板块依托川东大数据中心资源优势,加快形成数字经济产业洼地;城市综合体板块以渝太城市综合体为核心,打造集购物、会展、酒店、娱乐等一体化特色商业圈;文化康养板块以天立学校、奥美德国际医院、大北山公园为中心,形成教育、文化、医养产业集群;商贸物流板块依托好一新商贸城、福森建材,带动周边辐射,打造现代商贸物流聚集区;生态宜居板块以洲河、双龙河湿地公园、城市运动公园等为依托,加快形成生态宜居新城。

三、工作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深入贯彻四川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的总体布局,紧紧围绕达州经济总量冲刺4000亿、城市规模建设双300”奋斗目标,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秦巴新区的安排部署,坚持以数字金融和总部经济为核心,创新“3556”工作思路,立足内向聚集、外向辐射,集聚金融、智能、人才、资本等综合要素,着力打造川东北独具特色优势的金融之城,为促进达州加快实现两个定位,奋力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提供强有力支撑。

(一)加速片区发展三大建设坚持中央核心区与外围片区同步推进、限时落地,以重点项目为抓手,突破外部包围圈,加快提升秦巴新区引领区集聚能力。一是狠抓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围绕六大特色板块,以IFC金融中心、大数据中心、政务中心、传媒中心等综合服务项目为载体,打造达州通信枢纽、国家及省级云计算、大数据重要基地;编制渝太集团城市综合体发展规划,明确开发建设方向和节奏,加快启动建设,并谋划后续发展空间;做大做强天立学校、奥美德国际医院、康养绿地、福森建材、好一新商贸等重点项目,全力提升金融城的集聚水平和辐射能力。二是完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以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建设为基础,对功能区供排水、燃气、电力、通信等地下管网(管廊)和公共卫生间、垃圾站点、公共交通、智慧路灯、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高压走廊等基础设施超前规划、科学布局。积极谋划新基建项目,大力实施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协同推进金融城智慧城市建设。打通金南大道西延线二期跨铁路桥,加快推进创新路、鱼泉路、泉府路、柜坊路、花萼路和阳平西路等市政道路建设,实现与主城其他组团、各县(市、区)无缝对接。三是做优配套业态项目建设。支持国有平台公司主导开发、持有物业,优先支持龙头型、后劲型、内销型和区域影响力的企业总部建设,重点发展新兴金融业、现代服务业、商贸物流业等业态,着力建设一批高端智能的娱乐健身休闲场所、高品质商业步行街、特色美食街,着力引进一批星级酒店、连锁超市、品牌服饰、大型影院等,构建商业、金融、医疗、教育、休闲等一体化链条式完整配套业态。

(二)突出金融体系五大聚集加大力度推进金融集聚区建设,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立起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现代金融体系,着力打造金融开放高地,服务和辐射带动全市经济发展。一是突出智慧金融聚集。依托大数据中心,实现区域5G技术全覆盖利用。探索建立金融城区块链实验平台,推进智慧金融大脑建设,实现各方数据、各类资源的汇集。积极引进高科技智慧产业,打造高端智能化社区、学校、办公楼、写字楼、公园等。加大对阿里巴巴、京东等大型电商数据平台的招引,吸引更多优势企业入驻。二是推动投资金融聚集。利用金融城大数据中心资源优势和IFC金融中心地理优势,建立万达开川渝统筹示范区特色基金小镇,推动股权投资企业落实具体投资项目,探索引进股权、银行、保险、证券、石油、钻石等区域交易中心。积极吸引国有大型银行、异地商业银行、本地银行、保险公司等在片区设立分支机构,以及资金运营中心、信用卡中心、贵金属中心、电销网销中心、互联网金融部等。三是吸引普惠金融聚集。利用资本市场和金融机构集聚优势,聚焦企业创新创业不同环节的金融服务需求,推进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信用体系完善、金融产品创新等重点工作,建立金融信息流动中心,构建中小微企业融资平台,为各类金融服务类、金融相关延伸中小企业提供孵化服务,形成众创空间。四是引导商贸物流金融聚集。立足达州公、铁、水、空立体交通优势,以好一新商贸城、福森建材市场为重点,充分利用川东大数据中心和IFC金融中心,大力发展物流融资、结算、保险、信托、租赁等金融业务,支持商贸物流企业使用云平台,通过信息数据上线和数字化,引导金融机构提供和开发代收货款、动产质押、仓单质押等商贸物流金融产品。五是实现专业金融人才聚集。加强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在科研、人才培养、项目共建等领域合作。大力实施州英才计划金融菁英工程,吸引科研人才、金融人才与大数据人才加入。探索推行项目+人才引才工作新模式,努力达到引进一个项目、带来一个创新团队、推动一个新兴产业的良好效果。

(三)推进产城一体五大融合按照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联动、融合发展模式,着力打造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的宜居宜业宜游示范区。一是推动产城互动融合。坚持以新兴产业为主导,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智慧医疗、智慧城市、智能汽车、智能城市安全管理、智慧社区建设,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金融城互动融合。依托达州市“6+3”产业集群建设,借助周边县(市、区)能源化工、新材料、农产品加工、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等产业发展,推动金融城产业延链、补链和壮链发展。二是推动产城功能融合。全面增强功能区综合承载能力,以政务服务中心为依托,规划建设一批公共服务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信息资源等有利条件,搭建创新创业有效载体。按照新兴城市标准合理布局学校、医院、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分布均匀、便捷高效、功能完善的公共服务网络,提升宜居宜业水平。三是推动产城生态融合。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发展建设,依托铁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生态屏障,以大北山公园、中央公园、双龙河湿地公园、莲花湖湿地公园、塔沱湿地公园为载体,加快功能区景观建设,拓展开放空间。利用先进能源技术,推进商务楼宇低碳绿色建设,探索开展数字环保工程,提高智能化环境监察能力,带动功能区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绿色发展。四是推动产城资源融合。以金融类企业为核心,聚集周边大数据、物联网、教育医疗、公共服务等优势资源,构建产、学、研、投、创全链条产业资源。借助大数据发展与金融产业发展的东风,不断聚合智慧科技、高端人才、城市资源,形成产业、城市、人才的产城资源融合体。五是推动产城共进融合。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原则,与周边各市(州)、各县(市、区),特别是万州、开州开展多层次合作、多领域互鉴交流,实现万达开国土空间一体化发展,基础设施配套直联直通,土地资源、空间资源更加集约集聚。立足金融城发展定位和总体规划,积极引进数字及总部经济、现代金融、工业互联网、文创产业、医养结合等新兴服务业及关联配套产业,支持产业跨区域发展。

(四)创新区域保障六大机制突出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建立更加科学、更加有效的区域发展保障新机制,进一步提高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不断增强区域发展活力和动力。一是建立三抓两严一考评机制,强化项目管理。按照续建项目抓竣工、新建项目抓进度、拟建项目抓开工、储备项目抓前期的思路,建立三抓两严一考评项目管理机制。两表抓项目谋划入库。建立谋划项目详库表和入库项目推进表。立足投资规模大小、建设周期长短、见效周期快慢,建立长中短、大中小和各类别的谋划项目详库表;对签约项目、开工项目和投产项目,建立金融城项目入库推进表,实行周动态跟踪、月进度通报。三审一容一预和会函诺抓项目推进。探索管委会吹哨、部门报到的管理体系,实行统一归口管理,开通绿色通道,做到集中受理审查、高效同步审核、交叉并联审批;对招商引资项目、签约项目,积极推行拿地即开工建设模式,建立容缺办理机制,采取先干后补的预监督管理模式;对政府性投资项目,实行一会三函一承诺机制,市级会议集体确定项目建设规模、投资额,建设单位取得前期工作函(1个工作日)即视为立项,取得方案审查函(10个工作日)即视为设计方案已通过,取得开工函(3个工作日)即视为建设手续齐全,建设、设计和地勘单位联合签订技术合法性承诺书。抓标准化管理。坚持习惯服从标准、标准成为常态、常态实现目标的理念,建立项目标准化管理模式。严格落实各职能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和质量监管措施,把安全质量作为标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将标准化管理作为选择施工、监理等单位的必备条件,确保工程优质安全。严格挂图作战。根据项目完成情况科学合理安排项目推进计划和工作方案,实行按图作战。对进度滞后的项目建设单位,加强协调配合和督促指导,分析原因,找准症结,每月定期分析、分类解决,确保项目有序推进。严格跟踪督办。建立清单交办+跟踪督查+销号督办的闭环跟踪督办模式。针对拟建项目、在建项目、投用项目,分类实行个性+共性”“线上+线下的问题清单交办机制,推动牵头部门和建设单位照单履责、对标找差、未建先改;加强回头看+机动式的跟踪督查,通过专项督查、重点督查、不定期抽查以及定点督查,对清单交办情况进行定期回诊,形成监督合力;对项目成效进行量化评估,对交办任务逐项销号,加大督办力度,确保项目推进不打折实行定期考核评比。健全金融城重点项目考核评比体系,对重点项目年度目标、台账任务完成情况、上级交办事项以及其它专项任务开展情况等进行严格考核,并纳入各部门年度目标绩效任务。二是做实三篇文章,加大招商引资。坚持外来招引和本土培育并重,做好宣传、平台、政策三篇文章,统筹规划产业发展方向,精准谋划招商引资项目,确保项目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全力做好宣传工作。通过网站、宣传片等多种形式,找准宣传载体,丰富宣传形式,全方位推介功能区发展定位、总体规划、工作思路、区位优势,树立良好的对外招商形象。搭建互联互通平台。突出投资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和产业结构优势,不断完善入驻意向协议、战略框架协议、政企合作协议、校地合作协议,立足六大特色板块,绘制金融城三优+产业链(优势资源、优惠政策、优选招商对象+产业链)招商作战图,积极筹建大数据精准招商平台,实现云上远程招商。优化招引政策支撑。通过用地支持、税费优惠、人才服务支撑等多种形式,加快马踏洞金融城建设发展专项优惠政策出台,打造政策优势、环境优势、服务水平等软件优势明显的招商环境。加强与金融机构交流协作,共话发展,为入驻企业突破资金瓶颈,提供更多更优的金融政策支撑。三是推行加减乘除工作法,完善高效服务体系。坚持把辖区治理、项目推进和企业管理的高效服务作为金融城发展的连心桥。在高效服务上做加法建立快速响应三前机制。对重点项目提前介入,并联审批、上门指导,加快推动项目落地。特别是落实项目建设相关的供水、供电、供气和进出道路等配套设施保障,营造项目无障碍施工和竣工验收环境。对入驻企业提前梳理应办事项,主动靠前对接,保障入驻即开业、开业即推进。对辖区社会矛盾提前预研预判,与市级部门、辖区党委政府和基层社区共商共建、协同配合、全面发展。在优化流程上做减法,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对金融城各项具体任务实行专人专班一对一跟进机制,一抓到底,一包到底。对入驻企业实行手续一站式办理、全流程跟踪服务。在服务效率上做乘法坚持一月一督查、一周一协调,通过会议协调、现场调度等多种方式,建立与企业面对面沟通、零距离服务机制,变企业上门找主动开门迎在破解难题上做除法,采取领导挂钩、一线推进、集中攻坚的方式,加强相关部门、参建单位的统筹调度,不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各类问题,为加快建设创造有利条件。四是加大三争力度,探索多元参与投融资机制。积极搭建融资平台,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全力争取中央、省、市财政支持,密切与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民间资本的联系。鼓励和引导争取商业银行、民间资本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向重点建设项目投放。利用发行企业债券、中长期票据等方式,争取多元投资主体参与金融城建设的融资机制,为金融城开发建设提供资金保障。五是突出三优服务,完善要素保障机制。在争取地方债券、产业基金、专项资金和安排本级财政性资金及银行贷款贴息时,优先配套和支持手续完备、前期工作准备充分的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年度建设用地指标计划上,优先安排重点项目必要用地。在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前提下,开辟重大项目用地审批绿色通道,优先做到即来即办、快审快批。六是建立健全金融法治保障机制。在金融城探索建立金融法庭,实行金融案件集中管辖和专门审理。对金融涉诉案件,配合司法部门开辟受理、立案、审理、执行全流程绿色通道,提高金融案件受理审结和执行效率,公平维护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合法权益。


上一篇: 城(口)宣(汉)万(源)“三地”成功召开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建设工作专题会议
下一篇:2020年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行政首长联席会议在海南三亚举行

置 顶 打 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