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达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官网
今天是: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发展改革>综合经济

四川坚持省市县三级联动、银政企三方协同 扎实推进信贷支持县城补短板强弱项
发布时间:2021-01-22 17:34:00   作者:规划科   点击量:   来源:省发展改革委

        四川省坚持省市县三级联动、银政企三方协同,充分激发银行积极性,严把项目标准、严格防范风险,有力有序有效推进信贷支持县城补短板强弱项。2020年第三季度形成信贷支持县城补短板强弱项意向项目350个左右。

  (一)三级联动、纵深推进。坚持深入调研、谋定后动,全面部署、有序推进,上下联动、形成合力,高质量组织项目申报。一是摸清信贷需求。省市发展改革部门深入金堂县、绵竹市、江安县等地调研,摸清县城短板弱项和资金信贷需求。二是开展业务培训。组织汇编7家银行信贷支持政策,邀请银行信贷专家对市县两级政府及其发展改革部门、特大镇有关负责同志共600余人进行培训,深入解读国家政策、申贷流程、项目要件,确保政策吃准、业务学通。三是狠抓项目储备。省市县发展改革部门集中研讨、逐一指导大英县、乐至县等县城建设示范地区和富顺县、南江县等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梳理谋划重大项目。建立省市县三级项目储备库,吸纳大英县智慧小区建设、乐至县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江安县工业园区孵化园等500多个公共性平台性程度较高、惠及较多群众及市场主体的示范性项目入库储备。

  (二)三方协作、供需对接。坚持携手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搭建银政企协作平台,充分激发银行主动性,促进银企互动对接,提高信贷支持县城补短板强弱项的针对性。一是加强银政对接。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省发展改革委联合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召集国开行、农发行等7家省级分行行长专题研究,建立发展改革委主任—银行行长半年碰头机制和处长—信贷部长季度会商机制,共商工作推进措施,共同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推动各级银行主动对接当地政府,积极参与项目策划申报等全过程,对发展改革部门提供的项目和客户清单进行认真研究,符合条件的成熟项目按流程及时启动调查评估和审查审批工作。二是密切银企互动。7家银行面向企业需求实行“一行一策”,分别制定细化政策、开发新产品,建立县城补短板强弱项产品箱,开通审贷绿色通道,提前介入项目审查,指导完善申贷材料。如,农发行指导贷款企业根据信贷项目预期现金流情况,合理制定分期还款计划;建设银行下调交通、物流、民生领域基建项目资本金比例至国家最低标准;工商银行、农业银行明确贷款期限上限是项目建设期+15年,可根据项目运行情况延长至项目建设期+20年。三是强化银银合作。推动7家银行与人民银行、银保监局等监管部门紧密沟通,积极争取政策及智力支持;与金融同业紧密合作,在政策产品上互通有无、借鉴互补,在重大项目上组建银团、联合服务。

  (三)严把质量、严防风险。坚持严格目标区域、建设领域和项目范畴,严把项目标准、严守风险底线。一是严把质量关。明确“四块地”、“四大领域”、“三性要求”、审批要件齐全4个方面的项目申报要求,严格“县梳理申报—市初审筛选—省复审”的申报审核程序,省市县组建审核工作专班,逐级遴选、择优上报,努力确保推送银行项目符合政策要求。二是严格防范风险。坚持严防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省发展改革委联合财政等有关部门,对县级政府法定债务风险预警地区的项目进行标识,并提示银行;银行加强尽调“穿透式”审查,严防以财政资金或土地出让收益作为还款来源等涉及政府债务风险的项目借机“过关”。严控信贷金融风险,国开行强调资本金出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20%,农发行要求借款人上年末资产负债率在80%以内、融资后在85%以内,工商银行重点与信用等级A级以上、经营能力和综合收益突出的融资平台公司合作。严守生态环境底线红线,严禁支持高耗能、高排放项目,避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严防房地产化倾向,注重对项目选址、建设内容、运营模式进行综合甄别核实,严防房地产项目“滥竽充数”。综上,2020年第三季度剔除的不合规、高风险项目,达到总报送项目的10%左右。(来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上一篇: 省发展改革委召开四川省特色小镇工作座谈会
下一篇: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 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置 顶 打 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