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发展高价值创新产业就是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必然路径。市委四届十二次全会提出:发展高价值创新产业,加快形成一批高附加值和强竞争力的主导产业集群。达州围绕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坚定走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工业强市之路,通过增强工业领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产业基础体系能级,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
位于大竹县经济开发区的四川省维奇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平板液晶显示光学材料高分子复合材料、高分子化学合成材料、高性能光学基础材料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拥有17条光学薄膜生产线,设计产能1500万平方米/年。
四川省维奇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加银:公司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发展动力,每年投入营业收入的3%-5%作为科研经费。在光学膜行业,我司的光学结构设计、超精密涂布、高分子材料等技术在行业内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2020年新建立的反射偏振光研发制造项目,打破了国外垄断。
科技创新进一步巩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2020年,公司纳税1233万元,2021年上半年上缴税收1444万元。
四川省维奇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加银:达州市、县两级政府对我司的技术创新也高度重视,积极为我司创新型项目争取政策性帮扶和直接经济补贴,在引进新技术新设备上,市县两级政府也给予了极大的支持。
同样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宣汉正原微玻纤有限公司,是中国(普光)玻纤产业园的龙头企业,以超细玻璃纤维棉生产为基础,打造全产业链。公司开发的隔音隔热用玻璃纤维棉,具有多孔、体密度小、不燃等特点,具备优异的隔热、吸声性能,目前已通过航空体系认证,正式进入中国商飞公司采购名录,将成为C919大飞机的保温降噪材料,打破美国垄断,助力中国大飞机事业。
宣汉正原微玻纤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南夷:企业近几年来的高速增长,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为加大了研发创新的投入。我们坚信,研发与创新是企业高速发展,并持续发展的坚定的动力。
发展高价值创新产业是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必然路径。达州围绕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大力度,正原微玻纤航空玻璃棉、维奇光电光学薄膜等“卡脖子”产品相继投放市场。2020年,全市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完成12亿元,同比增长27%。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助力企业重创新、搞创新、能创新,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
达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总经济师 鲁隆均:我们必须坚定走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工业强市之路,通过增强工业领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产业基础体系能级,加快促进以天然气、钢铁、盐卤等为重点的支柱产业“二次创业”,以锂钾、玄武岩纤维、微玻璃纤维、电子元器件等为重点的新兴产业突破发展,以食品、饮料、服饰、建材等为重点的传统产业创新发展,推动达州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来源:达州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