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报四川记者站王进李凌晨高寒
达州市位于四川东部,是土地革命时期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过的地方,是张爱萍、向守志等50多位将军的故乡,素有“红色达州”之美誉。曾创建了四川第一支红军游击武装——川东游击军。
近年来,达州市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赓续红色血脉,传承老区精神,增强造血功能,造福老区人民,积极融入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加快推动川陕革命老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振兴战略支点。
红色铸魂
发展文旅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我们是红军,秋毫不扰人。敬老又爱幼,鸡犬不准惊……军队如违令,立即处死刑。”在达州市宣汉县红三十三军纪念馆内,陈列着这样一份安民告示。这份安民告示是由时任红三十三军军长王维舟签发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三军,起源于宣汉,由王维舟领导的川东游击军改编而成,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一个县独建一个军的奇迹。
90年前,当时仅有45万人口的宣汉县,就有10万人参加了苏区革命斗争,一万余名英雄儿女独立成军,全县层层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这一壮举闪耀在中国革命历史上。今天,宣汉人民赓续红色精神,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带领当地老百姓脱贫增收致富,强力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在巴山大峡谷,这个曾经全县最贫困的地方,如今已经蝶变为风光秀丽的风景区,不仅吸引四面八方数以万计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而且还给当地百姓带来可观的收入。
“依托巴山大峡谷雄、险、奇、秀、幽的美丽自然风光和独特神秘的巴文化,宣汉举全县之力创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与革命老区振兴模式,全力推进巴山大峡谷文旅扶贫综合开发项目,直接带动巴山大峡谷片区102个贫困村、9.1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带动片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100元。”巴山大峡谷景区管委会主任向鲜明告诉记者。
宣汉县依托现有红色资源擦亮红色旅游名片,打造王维舟纪念馆 宏文校“工字楼” 江口湖 清溪红色旅游特色小镇旅游环线;同时,借助巴山大峡谷等景区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出一条融自然风光和红色旅游于一体的文旅扶贫新路子,不仅带动景区所在乡村及附近乡村产业兴旺,实现村集体经济壮大、村民致富增收,也直接带动了全县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这是“红色达州”传承红色精神,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红色是革命老区最鲜明的底色,红色基因是革命老区最独特的内涵,红色资源是革命老区最宝贵的财富”。近年来,达州实施“红色旅游提升年”“红色旅游攻坚年”行动,对重点红色旅游项目进行系统打造提升,围绕“川陕苏区 f 红色达州”定位,倾力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已建成红色文化旅游重点景区4个、重点镇4个、重点村10个,“红色达州”品牌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文旅产业的发展正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按照“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达州市文旅项目投资总额将达800亿元,旅游接待游客翻一番将达6000万人次,文体旅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500亿元。
交通会战
建设东出北上综合交通枢纽
5月19日,随着从成都双流机场起飞的空客A320平稳落地,标志着达州金垭机场正式通航。金垭机场将开通国内直达航线30条以上,构建达州航运“空中走廊”,革命老区打开“新大门”。
新机场的投用是革命老区新一轮开放布局的一部分,将促进达州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奋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振兴战略支点,加速推进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推动“万达开交通一体化”,完善铁公水空立体交通网络,形成以达州为中心向外辐射的多通道综合交通运输格局。
达州,自古便有“通达之州”的美誉。近年来,达州突出建成“全国次级综合交通枢纽”发展定位,全力推进“铁、公、水、空”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巴达铁路建成通车,成达万高铁开工建设,南大梁、营达、巴万3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全市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547公里。高速铁路取得零的突破、高速公路实现全覆盖、干线公路等级明显提升、农村公路畅乡达村,构筑起外联内畅的交通枢纽,实现了“秦巴锁钥”向“秦巴通途”的转变。
未来几年,达州将锚定“交通物流中心”发展目标,大力实施交通运输三年大会战,以实施万达开交通一体化“五双工程”和市域“三高一快”建设为重点,形成以达州为中心,向外辐射的多通道综合交通运输格局,实现市域1小时覆盖、万达开1.5小时互通、成渝双核2小时畅达、国内主要经济节点城市3小时通达,为全面建成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奠定坚实基础。
“达州将加快建设四川东出北上综合交通枢纽,推进‘铁公机水’路路通。”达州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高速铁路建设将打通西进东出、北上南下大通道,加快形成“十字型”高铁枢纽,全面融入国家“八纵八横”高铁路网;高速公路建设将形成高速公路“互联网”;航空建设将着力构建航运“空中走廊”;水运建设将重点开辟东向通江达海新通道。
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坚持“铁公水空”全面发力,大力实施川藏铁路、成渝中线高铁、成达万高铁、渝昆高铁、西渝高铁、宜攀高速公路等重点项目,打造国家综合立体交通极。记者注意到,其中,成达万、西达渝是达州正推动实施万达开交通一体化“五双工程”之一的双高铁。此次在四川省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来,是对达州正在进行的“交通运输三年大会战”提供强大支持。
借势发力
加快构建“3 3 N”现代产业集群
在宣汉县普光工业园内,正原微玻纤有限公司的实验员正在聚精会神的观察显微镜;一组组产品陈列在展厅内,公司有关负责人张小银向记者介绍着每样产品的性能、用途。
正原微玻纤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超细玻璃纤维、吸附材料及吸音绝热材料等研究生产的高新企业。
“这种玻璃纤维看起来摸起来像棉花一样,但它具备阻燃、隔热、隔音的特性,广泛地运用于航空,航天、家电等领域。”张小银指着一款产品告诉记者,产品打破了国外对航空隔热隔音材料的垄断,填补了国内的市场空白。
而在距该园区不远的赣锋锂业10万吨退役电池综合回收利用项目工程现场,工人们正在忙碌施工,一个千亿级的产业园区正在加速形成。宣汉县发改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宣汉锂钾资源储量丰富,品位高、易开发、价值大。根据规划,到2025年,当地将建成千亿产业园和全国首个深部卤水钾锂综合开发示范园;规划以锂钾综合开发为核心,延伸发展锂、钾、钠、卤水综合利用、硼溴碘等五大产业链。”
达州是天然气、锂钾资源富集市。数据显示,达州已探明天然气储量7200亿立方米,预测富锂钾卤水储量20.9亿立方米,经济价值达万亿级。
为利用好这一资源优势,达州主动对接党中央、国务院围绕碳达峰碳中和作出战略的部署,对照四川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构建“5 1”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及《绿色化工产业培育方案》要求,明确提出以万达开天然气锂钾综合利用集聚区建设为核心,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发展思路,完善天然气、锂钾关联的天然气精细化工、盐卤等产业规划,推动集聚区建设向纵深发展。
“十四五”时期,达州将以构建“3 3 N”现代产业集群(能源化工、新材料、农产品加工3个千亿级产业,智能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轻纺服饰3个五百亿级产业,医药健康、绿色建材等多个百亿级产业)为目标,力争2025年,全部工业增加值突破1200亿元,规上工业企业突破1500户、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00户。基本形成以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经开区两个高能级平台为核心,10个特色产业园“多点支撑”,制造业集群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新格局。建成成渝地区先进制造业强市、万达开先进制造业示范基地、万达开天然气锂钾综合利用集聚区。
达州市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指出,要推进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促进川东北、渝东北一体发展。为此,达州将紧紧围绕“我们有什么”“政策是什么”“市场要什么”,围绕交通和现代产业等重点领域持续发力,做足传统产业“存量”文章、新兴产业“增量”文章、未来产业“变量”文章,努力形成链条完整、优势明显、特点突出的现代产业体系,奋力走好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