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达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官网
今天是: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发展改革>综合经济

高度评价改革成就 展望未来信心满怀 ——四川公众看改革开放40周年成就专项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18-11-30 16:29:13   作者:综合科   点击量:   来源:

来源:四川省统计局网站

  为及时、全面了解我省公众对改革开放40周年以来取得成就的感受、认知及评价,搜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意见建议,省统计局民调中心近期在全省开展了公众看改革开放40周年成就专项调查,旨在为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调查通过计算机辅助电话访问的方式进行,访问对象为全省21个市(州)年龄在18岁以上的城乡常住居民。调查抽样根据四川人口分布情况进行设计,具体采用分层二阶段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样本,全省共计完成样本量5000个。

  调查结果显示:98.7%的四川受访公众认为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取得了成功。宏观层面,对改革开放40周年取得成就的综合满意率[1]为92.6%;微观层面,对改革开放以来个人或家庭“生活水平改善”、“收入水平提高”的满意率分别为96.4%、87.6%,96.6%的受访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个人或家庭生活幸福。94.2%的受访者对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充满信心。

  调查结果表明,四川公众高度认可改革开放的成功,对改革开放40周年在宏观、微观层面取得的成就均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未来发展信心满怀。公众高度关注社会民生话题,尤其是收入及分配、看病、房价、教育等热点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在宏观层面,公众认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方面是短板。中观层面,群体间收入差距过大、贫富分化严重;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存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一、98.7%的受访者认为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取得了成功

  问及如何评价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成功时,表示“非常成功”、“比较成功”、“基本成功”的受访者分别占     56.8%、28.5%、13.4%,三者相加比例高达98.7%;认为“不太成功”、“很不成功”的分别占1.2%、0.1%。

  分城乡看,分别有98.8%、98.5%的城镇、农村受访者认为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取得了成功。

  二、宏观层面,受访者对改革开放40周年取得成就的综合满意率为92.6%

  综合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和谐、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样化等8方面的评价结果,受访者对改革开放40周年在宏观层面取得成就的综合满意率为92.6%。

  分指标看,受访者对“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和谐”两方面满意率最高,分别达97.2%、97.1%;对“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样化”、“社会治安”、“道路交通和出行条件”的满意率也很高,分别为95.3%、95.2%、94.7%;对“社会保障”、“加强法治建设,维护公平正义”、“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满意率分别为88.4%、88.2%、84.4%。

  分城乡看,城镇受访者对改革开放40周年取得成就的综合满意率为93.3%,较农村(91.2%)高2.1个百分点。在8项指标中,除“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外,城镇受访者有7项指标评价高于农村(详见表1)。

表1:受访者对改革开放40周年宏观层面取得成就的评价

(按照全部受访者满意率排序)

主要方面

城镇受访者

农村受访者

全部受访者

满意率

满意率

满意率

排序

经济社会发展

97.5%

96.8%

97.2%

1

社会和谐

97.7%

96.0%

97.1%

2

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样化

96.3%

93.4%

95.3%

3

社会治安

95.9%

94.2%

95.2%

4

道路交通和出行条件

95.5%

93.2%

94.7%

5

社会保障

89.7%

86.3%

88.4%

6

加强法治建设,维护公平正义

90.0%

84.8%

88.2%

7

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84.1%

84.9%

84.4%

8

综合满意率

93.3%

91.2%

92.6%

  三、微观层面,受访者对改革开放以来个人或家庭“生活水平改善”、“收入水平提高”的满意率分别为96.4%、87.6%,96.6%受访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个人或家庭生活幸福

  问及对改革开放以来个人或家庭吃、穿、住、用等生活水平改善的满意度评价时,回答“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基本满意”的受访者分别占43.6%、28.9%、23.9%,满意率为96.4%;表示“不太满意”、“很不满意”的分别占2.6%、1.0%。分城乡看,城镇受访者满意率为96.9%,较农村(95.5%)高1.4个百分点。

  同时,问及对改革开放以来个人或家庭收入水平提高的满意度评价时,回答“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基本满意”的受访者分别占24.1%、28.7%、34.8%,满意率为87.6%;表示“不太满意”、“很不满意”的分别占9.9%、2.5%。分城乡看,城镇、农村满意率差距不大,分别为87.9%、87.1%。

  进而,问及对改革开放以来个人或家庭生活幸福快乐程度的感受时,回答“非常幸福”、“比较幸福”、“基本幸福”的受访者分别占44.9%、31.1%、20.6%,三者相加比例达96.6%;表示“不太幸福”、“很不幸福”的分别占2.4%、1.0%。分城乡看,97.2%的城镇受访者认为“幸福”,较农村(95.5%)高1.7个百分点。

  四、94.2%的受访者对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有信心

  问及“对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信心程度如何”时,表示“非常有信心”、“比较有信心”、“基本有信心”的受访者分别占55.6%、22.5%   、16.1%,三者相加比例为94.2%;表示“不太有信心”、“完全没信心”的分别占4.6%、1.2%。

  分城乡看,对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有信心的城镇、农村受访者比例均在94%以上,分别为94.4%、94.0%。

  五、受访者认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三大问题是“收入差距过大、贫富分化严重”、“看病难、看病贵”、“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问及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主要存在哪些问题时,3.2%的受访者表示“没有问题”;在各类问题中,选择“收入差距过大、贫富分化严重”、“看病难、看病贵”、“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比例排前三位,分别为47.4%、37.7%、30.6%,选择“住房价格过高”、“子女教育问题”、“环境污染问题”、“贪污腐败问题”的比例也均超20%,分别为28.7%、23.0%、22.6%、20.9%(详见表2,此题多选,相加不等于100%)。

表2:受访者认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按照全部受访者选择比例排序)

主要问题

城镇受访者

农村受访者

全部受访者

比例

比例

比例

排序

收入差距过大、贫富分化严重

50.5%

41.9%

47.4%

1

看病难、看病贵

37.4%

38.3%

37.7%

2

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29.8%

32.0%

30.6%

3

住房价格过高

33.1%

20.9%

28.7%

4

子女教育问题

26.7%

16.4%

23.0%

5

环境污染问题

24.4%

19.3%

22.6%

6

贪污腐败问题

17.4%

27.1%

20.9%

7

养老保障问题

16.1%

14.9%

15.7%

8

就业失业问题

15.6%

11.8%

14.2%

9

诚信问题

4.9%

4.3%

4.7%

10

社会风气变坏

5.0%

3.6%

4.5%

11

其他

1.4%

2.6%

1.8%

没有问题

1.9%

5.5%

3.2%

  备注:选择“其他”的主要为道路交通问题(尤其农村),粮食价格低、农村饮水、农业用水、精准扶贫等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城乡医疗条件差距大,干部欺上瞒下、不称职、效率低、执行政策不到位,教育不公平(四川考大学录取分数比北上广高),科研经费投入不足,收入低、物价高等。

  城乡差异主要体现在:选择“收入差距过大、贫富分化严重”方面,城镇受访者的比例达50.5%,较农村(41.9%)高8.6个百分点;选择“住房价格过高”方面,城镇受访者的比例为33.1%,高于农村(20.9%)达12.2个百分点;选择“子女教育问题”方面,城镇受访者的比例为26.7%,高于农村(16.4%)达10.3个百分点;选择“贪污腐败问题”方面,农村受访者的比例为27.1%,较城镇(17.4%)高9.7个百分点。

  六、调查结论

  经分析调查相关数据及其关系,结合公众对四川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强社会经济建设发展的意见建议,主要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一)四川公众高度评价改革开放40周年取得的成就。

  调查结果表明:四川公众高度认可改革开放的成功,对改革开放40周年在宏观、微观层面取得的成就均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未来发展信心满怀。

  (二)公众认为在宏观层面,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方面是短板。

  从宏观层面评价对比看,受访者对改革开放40周年在“社会保障”、“加强法治建设,维护公平正义”、“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三方面取得成就的满意率明显低于其他5个方面,尤其是“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方面差距更大。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的问题中,选择“环境污染问题”的比例也较高(占比22.6%),相互印证了群众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方面是短板认识的一致性。

  (三)公众高度关注社会民生话题,尤其是收入及分配、看病、房价、教育等热点问题。

  从微观层面评价对比看,四川公众对改革开放以来个人或家庭“收入水平提高”的满意率明显低于“生活水平改善”的满意率,同时受访者认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首要问题是“收入差距过大、贫富分化严重”(占比47.4%),另外在受访者意见建议中,对增加中低收入群体工资福利,缩小收入及贫富差距的意愿强烈,收入及分配问题需高度重视。

  我们还发现,与收入及分配问题类似,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其他问题的比例及排序,与问题对应的意见建议多少也存在较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即反映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某一问题的比例越高排位越靠前,对应的意见建议通常也越多)。具体来看,公众最关心关注社会民生方面的话题(除收入及分配外,还有看病、房价、教育、社会保障、就业创业、社会治安、基础设施建设、食品药品安全等热点问题),且明显多于其他方面;其次是经济发展话题;生态环境、文化生活、政策及法治、党风廉政建设等话题的关注程度差距不大。

  (四)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存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中,受访者选择“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比例较高(占比30.6%)。

  从城乡受访者对改革开放成就的评价的对比看,在宏观层面,城镇受访者对改革开放40周年取得成就的综合满意率比农村受访者高2.2个百分点,8项指标中,除“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外,城镇受访者7项指标满意率高于农村;在微观层面,城镇受访者的满意率均优于农村受访者。这些数据也印证了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除生态环境外,城镇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水平普遍优于农村。

  受访者还指出,四川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其他市州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与成都市差距大;城乡之间发展不均衡,农村在经济发展、社会民生(尤其医疗卫生、教育水平、基础设施等)、文化生活、法治建设等方面明显落后于城镇。群众对促进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均衡发展,寄予厚望。

  (五)59前、60后对改革开放情况了解更多,对比感受更直接更深入,对改革开放的成就评价更好。

  从各年龄段受访者对改革开放成就的评价对比看,在宏观层面,59前(在1959年之前出生的人口)、60后(在1960-1969年之间出生的人口,下同)受访者对改革开放40周年取得成就的综合满意率均在94.0%以上,明显高于70后、80后及90后;在微观层面,59前、60后受访者对改革开放以来个人或家庭收入水平提高的满意率均在90.0%以上,也明显高于70后、80后及90后。出现这种情况或基于历史及年龄段的认知差异,59前、60后对改革开放前的情况了解更多,对改革开放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取得成就及对比的感触更深,同时在微观方面对收入水平提高及对比的感受最直接。

  [1]综合满意率为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和谐等8个主要方面的满意率均值,某一方面满意率为选择“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基本满意”比例之和。


上一篇: 厚植民营经济健康成长沃土——访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
下一篇:政策回顾:四川省人民政府2018年10月出台重要政策

置 顶 打 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