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有效应对,前三季度,全市经济一个“稳”字当头,实现了经济运行基本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78.78亿元,增长7.3%,同比回升5.2个百分点;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87.87亿元,增长9.1%,较全省平均水平高0.4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4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同比回升11.6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55.56亿元,增长1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17.51亿元,增长13.5%,较全省平均水平高2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2位;地方公共财政收入57.62亿元,增长5.5%,同比回升1.8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29元,增长9.1%,较全省平均水平高0.9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2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74元,增长10.3%,较全省平均水平高0.4个百分点。
(一)经济运行“稳”的态势在持续,主要表现在“四稳”
一是经济增长稳。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3%,比一季度和上半年的7.2%略有回升。工业生产企稳回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比上半年加快0.5个百分点。特别是部分新兴行业增长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增长4.8%,比上半年加快2.4个百分点,计算机、通信和其他设备制造业增长61.3%,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在宏观经济持续下行的大背景下实现了经济平稳发展,实属来之不易。
二是就业物价稳。在服务业较快发展和创业创新带动下,就业形势好于预期。前三季度,城镇新增就业2.97万人,完成全年预期目标的88.6%。尽管当前有的企业确实存在诸多困难,扩能增人的冲动减弱,新增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也比较大,但由于“双创”的大力实施和就业政策的深化落实,劳动就业总体形势是稳的。物价水平基本稳定。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6%,其中一、二季度均上涨2.1%,月度同比涨幅一直保持在3%以内。
三是居民收入稳。居民收入是显示人民生活福祉和发展目的的重要指标。在就业形势稳定、工资性收入继续增长、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的带动下,前三季度全市居民收入增长总体平稳,同比增长9.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3%。居民收入增速保持大大高于物价涨幅、高于财政收入增幅,而且持续保持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高于城镇的势头,体现出收入分配的持续改善,也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同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5%,与上半年同期持平。
四是农业基础稳。前三季度,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39.03亿元,增长4.1%,同比回升0.6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3位,增速比上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夏粮再获丰收。初步统计,全市夏粮产量243万吨,同比增长0.8%
(二)经济结构“进”的力度在加大,主要表现在“三进”
一是产业结构上有“进”。今年以来,我市服务业持续较快增长,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势头都比较好,服务业”领跑”全市经济增长,是稳定增长的主动力、吸纳就业的主渠道。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比第二产业快1.6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6%,比上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2.7%。其中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9.6%,营利性服务业增长14.4%,分别比上半年加快2.9个和1.4个百分点。从工业内部来看,装备制造业增长明显快于传统产业,工业发展技术含量不断提升。前三季度,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4%,比规模以上工业快8.4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8.8%,比上年同期提高2.6个百分点。
二是需求结构上有“进”。作为“新常态”下拉动经济增长的头号“马车”,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毋庸置疑。前三季度,消费“马车”平稳前行,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7%,比上年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比资本形成的贡献率高14个百分点。发展享受型消费增长较快,占比继续提高。城镇、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占比分别达到8.2%和6.4%。与此同时,政府更加重视支持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投资内部结构继续改善。前三季度,装备制造业和服务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1.7%和13%,快于全部投资10.2个和1.5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重比上年同期分别提高0.4个和0.9个百分点。
三是五大重点任务落实上有“进”。今年以来,我市有效推进供给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成效初显。产能过剩行业投资降幅较大,部分产品产量有所下降。前三季度,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投资同比分别下降31.2%和下降12.6%,钢材产量下降25.5%,粗钢产量下降25.4%。去库存有进展。工业企业和商品房库存出现积极变化。8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存货继续保持下降态势,同比下降6.5%,已连续6个月下降。前三季度,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3.1%,比上年同期提高15.1个百分点;9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增长7.3%,比上年同期下降110.3个百分点,房地产库存压力有所缓解。薄弱领域投资增长较快。前三季度,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农林牧渔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30.6%、108.9%和25%,快于全部投资19.1个、97.4个和13.5个百分点。民生保障力度明显增强。前三季度全市地方公共财政支出增长16.7%,其中教育支出增长26.1%,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增长22.4%,城乡社区支出增长50.3%。
(三)经济增长的动能在加快积聚,主要表现在“三快”
一是重点领域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全市民间投资增速大幅回升,完成投资443.51亿元,增长11.5%,比上年同期回升16.1个百分点,与全部投资增速持平,占全部投资比重达到38.4%。民生投资在整个投资中凸显强劲增长势头。其中,卫生和社会工作、教育投资分别增长34.1%和22.7%。基础设施投资完成422.09亿元,增长15.2%,比全部投资快3.7个百分点。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30.6%。
二是居民消费升级加快。在居民基本生活消费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发展型、改善型、康乐型消费增长加快。一方面从基本生活消费来看,全市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增长19%,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快5.5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从升级型消费来看,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中,汽车类零售额增长22.9%,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28.5%,通讯器材类增长19%,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37.5%,均快于限上企业商品零售。旅游业迅猛发展。前三季度,全市旅游人数1634万人次,增长18%,旅游收入110.16亿元,增长27%。
三是新兴业态发展加快。“互联网+”经济发展较快,以网络为载体的购物、餐饮等消费持续高速增长,带动相关业务快速发展。前三季度,通过互联网实现的餐饮收入增长121%;全市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465.44万件,增长68%,完成0.9亿元,增长42.1%。1-8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中信息传输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比规上服务业增速快25.5个和86.9个百分点。网络约车、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各种新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加快发展,将为经济持续较快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四)经济发展“好”的因素在累积,主要表现在“四好”
一是节能降耗成效明显。随着产能过剩行业生产和投资增长明显放缓,能源利用效率整体提升。前三季度,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预计同比下降10%,主要耗能产品综合能耗继续下降。
二是工业领域通缩压力有所缓解。9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环比增长0.7%,同比下降3.4%,降幅比8月收窄1.4个百分点。1-9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降幅比上半年收窄0.7个百分点。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价格监测显示,9月下旬与8月下旬相比,钢材、煤炭、水泥等工业品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上升。
三是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前三季度,全市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完成57.62亿元,增长5.5%,比上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占GDP比重为5.34%。地方公共财政支出248.42亿元,增长16.7%。
四是金融市场稳健运行。9月末,全社会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485.79亿元,增长23.1%。其中,住户存款1734.38亿元,增长15.7%;非金融企业存款420.41亿元,增长61.2%。全社会各项贷款余额1037.55亿元,增长15.1%。其中,住户贷款526.78亿元,增长8.6%;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510.74亿元,增长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