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达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官网
今天是: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发展改革>综合经济

关于达州市2016年1—6月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间:2016-09-05 16:03:32   作者:   点击量:   来源:

2016825日在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九次会议上

达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洪继诚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亨孝市长委托,现将2016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上半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认真执行市三届人大七次会议审查并通过的各项决议,大力实施三大发展战略,着力构建五大新格局,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效。1—6月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667.14亿元,同比增长7.2%(下同),较去年同期回升2.0个百分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3%,高于年度计划3.8个百分点。

(一)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推进发展的根本动力、战略举措,出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等专项改革方案10个,农业农村、行政管理放管服、国有企业、商事制度等重大改革稳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明显,1—6月钢材、水泥分别减产35.0%12.0%,房地产现房销售面积增长1.72倍。创新创业热潮涌动,出台支持创业创新政策措施“201—6月全市新增民营经济主体11272户,知识产权申请总量增长17.73%,天然气化工、生物医药等10项重大科技专项顺利实施,微玻纤产业技术应用研究院、四川文理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筹备工作有序推进。

(二)产业转型步伐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力度加大,完成技改投资132.02亿元,增长8.04%;装备制造业增长10.8%,高于规上工业增速4.3个百分点;高效电池膜和绝热板等40个新兴产业项目开工建设,达州瓮福、川环科技等20户企业纳入互联网+达州制造试点。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服务业增加值实现235.54亿元,增长8.8%,高于GDP增速1.6个百分点,其中金融业增加值、电子商务交易额分别增长16.7%24.6%。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新发展特色优势产业8万亩、现代畜牧业养殖小区55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133家,实现销售收入56亿元、增长6.2%

(三)投资消费较快增长。项目攻坚年活动深入开展,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62.51亿元,增长13.3%,高于全省1个百分点。“1+7”集中开工重点项目112个、总投资571.5亿元,土溪口水库、达州市环城公路二期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南大梁高速华蓥山隧道全线贯通,1—6月全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95.1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25.6%。市场消费繁荣活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8.94亿元,增长13.6%,其中汽车类消费增长25.1%,旅游收入增长28.0%。市场物价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上涨2.1%

(四)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聚焦提升城市品质,大力推进缓堵保畅、五治三化工程,凤凰山隧道、金南大桥等框架性城市道路桥梁加快建设,新客运北站建设进展顺利,规划建设停车泊位5434个,塔沱滨河公园加快建设,中心城区新增绿化面积3.3万平方米。积极拓展城市新区,北城滨江、三里坪、莲花湖、长田坝等新区建设加快。县城和小城镇建设加快推进,17个省级试点镇完成基础投资3.85亿元,就地吸纳农业人口1.27万人,大竹县列入省级宜居县城试点。启动建设幸福美丽新村139个,完成旧村落改造80个,建成农村廉租房1274户。

(五)开放合作取得新的成效。推进区域协作发展,与重庆市万州区、陕西省安康市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我市全域纳入《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2016—2020年)》,除万源市外其余县市全部纳入《成渝城市群规划(2016—2020年)》。招商引资提升年活动扎实开展,组织参加首届全球川商返乡发展大会、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渝洽会等重大投资促进活动,1—6月新签约中国西部3C产品等项目69个,估算总投资500.45亿元;新履约国内省外项目21个,投资总额185.2亿元,引进到位资金275.83亿元。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实现进出口总额1.17亿美元,新增本地生产型进出口实绩企业7家,玮鑫首饰公司赴俄罗斯、乌克兰投资进展顺利。

(六)民生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居民收入稳步提高,1—6月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现12341元、5065元,分别增长8.9%10.7%,均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九项民生工程深入推进,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9678套,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5680户,解决农村安全饮水10.2万人。社会保险面不断扩大,五项保险参保覆盖510.5万人次。就业基本稳定,城镇新增就业2.6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1%。实施学前教育、农村中小学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等项目224个,西南职教园区、达州·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等项目加快建设,市图书馆西外新馆免费开放,市恒温游泳馆建成投运。

(七)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生态建设进一步加强,完成营造林11.4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41.8万亩,新增森林蓄积约19.4万立方米,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47平方公里,大竹县被全国绿化委员会表彰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污染防治、节能减排工作全面推进,全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70.6%,较去年同期提高6.5个百分点;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10.91%,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八)脱贫攻坚成效明显。深入实施六个一批、十七个扶贫专项计划,出台脱贫攻坚8条超常措施,6.4万人实现脱贫,占年度任务50.01%。加大帮扶资金保障力度,整合涉农项目2067个,到位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2亿元。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民生改善三大工程加快实施,新建扶贫新村62个,硬化公路1568.8公里,101个村实现宽带覆盖,78个村建立了电商服务平台,2.86万人启动易地扶贫搬迁,4.43万人获得医疗救助。

二、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上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在复杂严峻的形势下取得新的成绩,主要经济指标完成符合年初预期,基本实现过半目标,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发展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

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上半年全市GDP较去年同期回升较大,但与年初目标和全省平均水平仍相差0.3个百分点。工业回升基础不牢,传统存量大幅缩水,新兴增量严重不足,主要行业、骨干企业增长乏力。服务业增长速度放缓,1—6月服务业增速同比回落0.4个百分点,欠年度目标进度1.5个百分点,交通运输、金融、房地产等行业增速较一季度均有不同程度回落。

投资增长后劲不足。区域投资极不平衡,1—6月投资增速最高的县(区)与增速最低的县(区)相差25个百分点。重大项目投资占比降低,1—6月全市50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完成164.6亿元,占全部投资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43.3%下降到21.6%;单个项目计划投资由去年的0.87亿元下降到0.76亿元。投资结构不尽理想,工业、房地产和民间投资持续走低,1—6月增速分别低于全市平均水平6.516.30.2个百分点。

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受经济下行、减税降费、营改增等因素影响,1—6月全市主要行业税收降多升少,其中房地产、煤炭、天然气、交通运输业税收分别下降12.0%24.9%46.1%19.6%,财政收入增长压力加大。1—6月全市非税收入占财政收入的47.5%,财政收入质量不理想。公共服务、民生工程、脱贫攻坚以及重大项目中央和省投入地方配套等支出逐步加大,财政稳健运行面临挑战。

三、下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下半年,我们将密切关注宏观经济走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制定出台的各项稳增长政策,攻坚克难,扎实苦干,千方百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一是全力以赴稳经济增长。坚持把稳增长放在首要位置,切实推进国家、省、市稳增长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地落实,防范经济失速下滑。尤其要把工业稳增长作为重中之重,深入实施双百工程,帮助困难企业解困稳产,力促普光净化厂、玖源化工、华蓥山电厂等重点企业如期实现全年生产计划;加快在建工业项目进度,确保今年计划竣工项目如期竣工投产,同时千方百计再集中开工一批重点工业项目,努力形成新的增长点。认真落实建筑房地产业发展10条意见,促进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狠抓服务业稳增长,切实做好房地产业、商贸流通业等规(限)上企业清理入库和培育工作,争取应统未统企业全部入统入库。抓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努力实现全年增产增收。

二是持续用力抓转型升级。坚持以招商引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等多途径促转型升级,研究出台未来5年工业转型升级的推进机制和方案,严格考核落实。加大化工、冶金和建材等骨干企业技改力度,积极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新材料、智能装备两大新兴产业,重点抓好富士电梯、无人机等工业项目落地,确保瓮福10万吨水溶肥、正源微玻纤等新兴产业项目如期建成投产。继续大力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加大经开区电商集聚区、秦巴商贸园区以及八台山、巴山大峡谷、铁山等旅游景区建设力度,推动服务业提比提速。突出富硒、绿色、生态特色,加快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引进知名加工、商贸企业,推进农产品加工和贸易突破性发展。

三是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深入开展项目攻坚年活动,突出抓好30个重大项目和200个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南大梁高速公路、嘉祥外国语学校、新达泵阀搬迁等重大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全力确保秦巴物流园区、土溪口水库等在建项目全面完成年初目标任务,推动达州新机场试验段、达宣、达开快速通道等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围绕城乡基础设施、产业转型升级、脱贫攻坚、民生改善等领域抓好项目谋划储备,为投资持续增长夯实基础。强化招商引资,突出产业招商、以商招商,抓好小分队招商、专题招商,积极参加西博会等投资促进活动,力争在新材料、智能制造、精细化工、特色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加大协调解决问题力度,推动已签约项目尽快落地开工、投产见效。

四是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坚持以为核心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确保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2.3%以上。加快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城市公共停车场、金南大桥、凤凰山隧道等重点项目建设,继续深入实施五治缓堵保畅三化工程,有序推进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提升城市人居环境。推进县城新区建设,开展大竹宜居县城建设海绵城市(县城)建设省级试点工作。推进百镇建设行动,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以省级试点镇建设带动重点镇完善功能、塑造城镇特色、发展城镇特色产业。统筹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抓好旧村改造提升,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五是着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与省上专项改革方案的对接,深入实施农业农村、国资国企、财税金融、放管服五证合一、不动产登记等改革,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见效。大力推动主城区市区管理体制改革、城市执法管理体制改革、城市公交管理体制改革和行政效能优化“3+1”重点改革工作,确保取得决定性成果。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台我市“1+5”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不断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加快推进中国(四川)微玻纤产业技术应用研究院、四川文理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组建工作。加强与周边市的联动,全力争创川陕革命老区综合改革试验区。继续大力实施双创达州行动,鼓励创新创业。

六是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围绕“13221”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大脱贫攻坚力度,确保今年149个贫困村、12.76万人如期脱贫。继续抓好涉农资金整合,加快贫困村基础设施项目和产业项目建设,确保按时间节点投入运行。加大运用市场机制引进工商资本到贫困地区发展的力度,抓好100万亩油用牡丹种植加工项目尽快落地通川、宣汉、达川等地,带动更多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坚持精准扶贫与区域发展两轮驱动战略,逐步解决828个贫困村和插花式贫困户脱贫问题。

七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以就业、社会保障为重点,深入实施九项民生工程、18件民生大事,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确保今年实施棚户区改造2.5万套以上。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加强西南职业教育园区、市中心医院业务综合楼、市妇幼保健院等重点社会事业项目建设,精心筹办第六届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活动。全力建设平安达州,深入推进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努力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当前宏观形势复杂多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任务比较艰巨。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进一步抢抓机遇、创新举措,奋力推进各项工作,全力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实现。


上一篇: 省政府印发实施《川东北经济区“十三五”发展规划》
下一篇:我市一批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纳入国家规划

置 顶 打 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