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汉县发展和改革局 张顺超、孙毅、李愈强
摘 要:课题组通过查阅经济文献,发放问卷、座谈等调研形式,并深入宣汉县工业企业和相关部门获得第一手材料,分析宣汉县经济发展现状和工业发展状况,研究宣汉县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情况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2010年以来,宣汉县工业经济发展迅速,成为拉动经济总量的主力,资源驱动特征明显。工业转型升级方面,宣汉县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诸多挑战,受资源依赖、人力资源等瓶颈制约,工业转型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工业经济 转型升级 资源驱动 调查报告
宣汉是巴国故都、红军之乡、气都之心。幅员4271平方公里,辖54个乡镇,人口130多万,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国革命老区县、秦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全省扩权强县试点县和少数民族地区待遇县。近年来,宣汉县委、政府积极推进推进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
一、宣汉县工业发展现状
(一)经济总量逐年增大,发展速度稳步攀升
2011年以来,大力发扬以抢跑争先、领跑竞位、长跑跨越为主要内容的“奔跑精神”,扎实推进畅通、洁美、健康、平安、活力“五个新宣汉”建设,县域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图1 2006—2013年宣汉县地区生产总值及实际增长速度
从图1看以看出,“十一五”以来,宣汉县地区生产总值逐年加大,年平均增长19.48%,扣除价格因素,按不变价格计算,实际年均增长13.65%;“十二五”以来,发展趋势更加突出,2011年和2012年实际增长速度都在15%以上,由于国家战略调整,2013年和全国一样,发展速度有所放缓,但总量突破200亿。
图2 2006—2013年宣汉县GDP增速与全市GDP增速比较
图2我们可以看出,从地区上产总值增速来看,经济年宣汉县经济总量增长较快。2010年开始,持续超过全市平均增长速度。连续3年获达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绩效管理第一名,连续3年跻身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行列,县域经济全省综合排名3年上升31位。
(二)工业产值持续增长,工业化率不断提高
2013年,我县共有工业企业1756户,其中规上企业68户(含中石化普光净化厂),全部工业总产值345.95亿元,其中规上企业工业总产值189.3亿元,工业增加值114.2亿元,其中规上企业工业增加值81.7亿元,实现利税67.7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利税63.21亿元,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52.2%,基本形成了天然气、煤炭、电力、冶金、建材、农产品加工等六大产业,工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图3 历年宣汉县工业总产值及工业化率
图3显示,“十一五”期间,宣汉县工业产值持续增长,工业化进程逐步加快。进入“十二五”,工业总产值快速增长,仅仅三年时间,突破100亿大关。、总的来看,近年来,宣汉县从业产值强劲增长,工业化速度逐年加快,已成为主角登上县域经济发展大舞台。
(三)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二产业占比不断上升
图4宣汉县历年三次产业构成
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总的趋势是第一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逐步下降,第二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快速上升,近3年上升很快,第三产业发展迟缓,且不稳定,有下降趋势(图4)。
(四)工业在第二产业占比持续上升,工业对GDP贡献逐年增加
图5历年宣汉县工业增加值在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
图5可以清楚看到,宣汉县工业增加值在第二产业比重逐年加大。2006年工业增加值占第二产业增加值的70%,2009年上升到79.4,上升9.4个百分点;2010年开始突破80%,2012、2013年,工业增加值占第二产业增加值比上升到88.4%。
图6历年宣汉县工业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
图6呈现了宣汉县“十一五”以来地区生产总值和工业对GDP贡献率,可以看出,2006~2009年,,工业对GDP贡献率上升稳定,每年上升约3个百分点。2010年工业对GDP贡献率由2009年的29.8上升到36.2,上升6.4个百分点;2011年工业对GDP贡献率为42.8,比2010年多6.6个百分点;2012年工业对GDP贡献率为47.2,比2011年多4.4个百分点;2013年工业对GDP贡献率为65.1,比2012年多17.9个百分点。2010年开始,工业对GDP贡献率呈强劲上升趋势。
(五)工业结构比较单一,资源驱动特征明显
宣汉工业集中在天然气化工、煤炭、电力、冶金、建材、农副产品加工行业。
图7 宣汉县2014年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构成
图7是按最新公布的宣汉县规模以上企业1-9月份工业产值数据绘制的分行业构成图,普光公司占61%,其次是煤炭行业,占2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天然气和煤炭两大资源企业就占了81%。
图8历年宣汉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及央企产值比
图8显示了普光分公司对宣汉地区生产总值的拉动。2010年以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都是本土县属企业,每年产值都是小幅稳定增长,自从2010年普光公司投产运营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猛增,且呈大幅递增趋势。
以上分析表明,宣汉县工业主要依靠天然气和煤炭等资源优势,工业经济发展的资源驱动特征明显,资源依赖程度很高。
二、宣汉县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些做法
改革开放以来,宣汉县大力发展工业企业,工业经济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贯彻落实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部署,顺应形势变化,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应对挑战,加强帮办服务。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宣汉县工业经济转型发展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确立工业兴县目标,引领转型升级
宣汉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相关要求,确立了以“强化工业园区建设,推进产业退城入园,大力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发挥产业聚集效应。发挥宣汉资源优势,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深入研究和实施国家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科学,科学编制宣汉县工业可持续发展规划,推进接续替代产业发展,建立功能完备、产业配套、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工业体系”的工业转型升级发展的目标思路,科学引领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发展。
(二)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支撑转型发展
工业园区是宣汉县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核心战略的主战场,是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空间载体,承载着宣汉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打造川东北经济区工业强县的宏伟梦想。近年来,宣汉县紧紧抓住集中促集约、集约促集群、集群促跨越的发展思路,深入实施“114”发展战略和“三区”建设,不断提升工业园区产业集中度和专业化发展水平,围绕增强承载力抓好园区建设,通过做强园区引领产业集聚,提升发展优势主导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达州工业在产业集聚中优化升级。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新兴产业发展,加大新兴产业项目引进力度,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新兴产业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四川达州普光经济开发区是2008年8月经省发改委批复成立的县级工业园区,系全省“51025”重点产业园区500亿元量级培育园区,系四川省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培育地。规划面积31.17平方公里,其中工业面积25.71平方公里。开发区按照“一园一主业,园区有特色”思路,规划建设柳池、普光、南坝、胡家四个工业园,主要发展天然气化工、冶金、机械、建材、物流、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目前,开发区共完成市政基础设施投入6.5亿元,建成投产企业24家、在建项目22个,投资总额278.63亿元,其中投资上亿元项目16个。2013年,开发区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今年1-9月,主营业务收入已达187.02亿元,全年主营业务收入有望超240亿元。柳池工业园9号道路、普光工业园2号道路东西延伸段工程、普光工业园“两桥两路”工程建设、柳池工业园凉水井水库外至红绿灯600亩场平工程、普光工业园不溶性硫磺项目地块400亩场平工程、污水处理场、厂房建设等12个工程建设均已完成;成柳池、普光工业园区总规修编也已完成;截至2014年7月14日,普光经济开发区共入驻项目46个,总投资281.78亿元,其中7个基础设施项目投资总额2.92亿元,7个农业及食品项目投资总额4.43亿元,32个工业项目投资总额274.43亿元。入住企业中,宣汉正原微玻纤有限公司、达州中一新材料有限公司、四川路之星车业有限公司等一批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力推进四川省重点产业园区建设,力争创建成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三)强化节能减排力度,倒逼转型发展
宣汉县高度重视国家节能减排重大部署,强化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引导工业企业的积极进行技术改造,积极引进先进设备,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企业节能降耗、降本增效。如达州市宏盛电化有限公司, 1号炉投产,日产高碳铬铁100吨。公司从单一的生产高碳铬铁向生产具有高附加值的高硅硅锰合金、金属锰、微碳锰铁方向转型升级,计划2015年建设25000KVA矿热炉2台,2016年建设25000KVA矿热炉1台,2017年建设10000KVA精炼炉2台。转型升级后,年产合金20多万吨,年产值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