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经济委员会:
你们在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破解项目要素瓶颈制约、加快重大项目落地的建议》(第32号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一、关于做大全市项目要素资源盘子的建议
(一)全面摸清底数。组织专门人员对全市现有项目的用地、能耗、污染物排放等进行调查摸底,做到家底清、情况明。一是用地方面。全市建设项目总需求规划指标约15万亩,其中2022年规划指标约9万亩,2022年需市级保障用地约6.5万亩。其中34个省重点项目用地需求约2.5万亩,2022年需市级保障用地约0.7万亩;200个市重大项目用地需求约6.3万亩,2022年需市级保障用地约2万亩。二是能耗方面。1-6月,全市共有14个项目取得节能审查意见批复,年综合能源消费量总共约28.48万吨标准煤(当量值)。三是污染物排放方面。2022年达州市重大项目共需求NOx:1204.577吨、VOCs:281.7075吨、SO2:5.8276吨。从2021年省上认定的减排量中支出,不足的量通过市上调剂(借支)或者县(市、区)预支方式补充。
(二)充分挖掘潜力。一是盘活存量土地。加强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和闲置土地处置,解决“增存挂钩”问题,最大限度提高供地率、盘活年度计划,2021年以来通过“增存挂钩”处置,共产生年度计划指标11660亩,全力保障我市达钢搬迁、锂钾综合开发、开梁高速等重点项目。二是释放能耗空间。编制完成《达州市“十四五”能耗等量和减量替代实施方案》,挖潜556个项目,可节约能耗量563.62万吨标准煤(含统计口径外191.61万吨标准煤)。三是削减污染排放。大力实施污染物减排工程,对方大达钢集团、达兴能源二焦化厂等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和深度治理,航达钢铁实施退城入园,共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67859.34吨,为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和重点项目落地提供了坚实支撑。
(三)积极争取资源。一是争取用地指标。今年省自然资源厅已下达我市新增建设用地指标8097亩,30%用于能源、交通、水利等单独选址重点项目,其余主要用于保障全市重点项目用地。渠江风洞子航运工程等6个项目纳入国家重大项目保障用地范围,项目新增用地指标近1000公顷,由国家全额保障,项目数量和用地规模位居全省第5位。二是争取融资支持。高规格举办金融支持达州奋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振兴战略支点融资对接会等,促成18家银行机构与119户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项目签约金额达6513亿元,其中2022年项目签约金额480亿元。抢抓国家3000亿元基础设施建设基金投放重大机遇,共申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基金项目61个,申请基金额度90.7亿元。三是争取项目资金。今年以来,46个项目已获得省上向国家申报的102项重大工程项目范围,34个项目纳入2022年省重点项目范围,年度计划223.9亿元,项目数量和年度投资规模分列全省第2位和第5位。争取到位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等专项资金18.6亿元,资金规模位居全省前3。274个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核,债券资金需求525.6亿元,已发行四批次债券103亿元,额度总量居全省第5位。
二、关于加强项目要素资源配置统筹协调力度的建议
针对项目要素保障问题,自然资源、发展改革、生态环境、财政、金融等要素保障部门充分发挥统筹作用,年初就分板块制定全市重点项目用地、用能、资金等保障计划,确保将有限的资源配置给最优的项目。市委常委会每季度、市政府主要领导每两月、常务副市长每月、分管领导每半月进行专题调度,集中研究解决重大项目要素保障问题,推动项目加快建设、落地见效。
(一)加强土地资源统筹。今年省上下达我市新增建设用地指标8097亩,按照“指标跟着项目走”“有保有压”的原则,用地计划由市级统筹安排,优先保障省市重点项目、重大基础设施及民生事业项目用地,目前已组卷26个批次共5291亩,其中14个批次拟用规划指标2688亩,6个批次拟使用挂钩指标2603亩。
(二)加强能耗指标统筹。市级层面统筹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两高一低”项目排查等专项行动,关停淘汰落后产能,实施节能技术改造,腾退能耗指标全部用于重大产业项目落户达州。今年以来,淘汰、关停和搬迁项目444个,可节约能耗量490.55万吨标准煤;技术改造、节能改造项目112个,可节约能耗量73.07万吨标准煤。
(三)加强污染物指标统筹。积极参与全市重大项目选址论证工作,对全市重大项目及拟签约投资项目,提前介入,预判项目污染物排放量及所需总量指标,提前谋划总量指标来源。建立总量指标先借后还机制,对辖区内无总量指标来源的项目,全市统筹调剂,先由市生态环境局“出借”总量确保项目先行落地,同时责成地方政府通过工程、结构减排,为总量指标“还账”,形成总量指标良性循环,保障重大项目落地落实不受限。
(四)加强资金统筹。加强政府资金管理,我市共争取到位2021年“红榜”激励工业、农业产业、服务业等专项资金2150万元,除此之外,每年从财政预算足额安排产业发展资金,全部向前期工作准备充分的项目倾斜。设立达州市产业振兴和中小企业股权投资基金,重点投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积极搭建政银企融资对接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创新融资产品,做好前期指导和精准服务,促进资金和项目高效对接,先后召开3次融资对接会,超20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参加,推介2022年需融资重大项目240个,年度计划投资455.8亿元,年度融资需求442.5亿元,目前正在抓紧对接。
三、关于构建重大招商项目前期评估机制的建议
(一)强化制度保障。市经济合作外事局牵头,发展改革、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经信、财政、金融等部门和有关专家学者参与制定《关于建立重大招商引资项目事前评估评价工作机制的实施方案》,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事前评估范围、原则、流程等作了明确规定,将规划选址、用地需求、所需能耗指标、环境容量需求、资金构成等作为评估的重点,按照可行性分析—专家评估—风险评估—综合评估的程序、采取属地为主和分级组织的形式开展事前评估工作,推动招商引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二)强化机制保障。一是统筹整合力量。将市县两级招商力量统筹整合,向重点招引城市派驻招商人员150余人,全力构建立体多维的招商队伍体系。二是推行月度考核。建立招商引资工作月考核和市委常委会首末位发言新机制,对各地各部门党政主要领导外出招商、新签约1亿元以上签约项目、重大在谈项目、新开工项目进行月度考核,要求每月考核第一名和倒数第一名在次月第一次市委常委会上汇报招商引资情况,倒逼各地各部门更加重视招商引资工作。三是强化跟踪管理。建立招商引资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强化招商引资数据统计分析,实现招商引资项目科学化、规范化、可视化、全流程可追溯管理,助推全市招商引资工作便捷高效运转。
(三)强化要素保障。相继出台高含金量的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20条”、支持总部企业发展“22条”等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特别是工业项目天然气价格优惠到不高于1.6元/立方米,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明显优势,民营经济发展指数居全省第二。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先后出台有效应对疫情稳定经济增长“23条”、对冲疫情影响强力推动经济加快恢复快速增长“35条”、支持“中小微”企业渡过疫情冲击难关切实稳定市场主体“20条”等政策措施,有效推动了经济加快恢复、招商引资再上新台阶。
1—6月,全市新签约1亿元及以上项目205个,投资总额1827.95亿元。新开工2000万元及以上招商引资项目139个,投资总额996.42亿元,分别占新签约项目总数和投资总额的67.8%和54.5%。全省制造业招商“百日攻坚”行动,达州总成绩名列全省第4,被省政府通报表扬。
下一步,市发展改革委将以加快重大项目落地为目标,会同相关部门加强统筹协调和保障力度,千方百计解决项目推进要素瓶颈制约问题,推动规划项目早启动、签约项目早落地、新建项目早开工、在建项目早建成、竣工项目早投产。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发展改革工作的大力支持!
达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2年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