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达州市委:
贵委在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以产业联动助推城乡融合发展的建议》(第397号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一、关于谋好产业联动顶层设计情况
一是市委决策产业发展重点方向。市委、政府高度重视产业发展,2022年1月,五届二次全会作出《关于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加快建设万达开天然气锂钾综合利用集聚区的决定》,把天然气锂钾综合开发利用作为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加快实现从“资源产出地”到“产业崛起地”转变;2023年7月,五届六次全会作出《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坚持“大抓工业、重抓制造业”,聚焦万达开天然气锂钾综合利用集聚区建设,坚定不移实施制造强市战略和重点产业提质倍增、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产业园区提档升级工程,着力培优扶强一批支柱企业和先导产业。2023年12月,五届七次全会作出《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充分挖掘农业农村资源优势,推动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高端,促进乡村经济多元化和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构建城乡协同发展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二是规划引领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我市先后编制出台《达州市“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达州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达州市“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达州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专项规划》《达州市能源化工产业发展规划》等专项产业规划,着力推进粮油、畜禽、茶叶、苎麻、蔬菜、竹、果、中药材、水产9大优势特色产业和现代农业种业、装备、烘干冷链物流3大先导性产业,构建达州现代农业“9 3”产业体系;大力培育“3 3 N”(能源化工、新材料、农产品加工3大千亿级,智能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轻纺服饰3大五百亿级,医药健康、绿色建材等多个百亿级)现代产业集群,加快建设万达开天然气锂钾综合利用集聚区;推动商业贸易、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科技研发和数据服务、文体旅游五大支柱型服务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加快构建“5 5”现代服务业体系。县(市、区)因地制宜出台相应规划指导辖区产业发展。
二、关于突破产业联动城乡瓶颈情况
一是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保障机制。健全财政投入保障机制,设立了一二三及重点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产业联动和城乡融合发展。建立城市人才入乡激励机制,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业。完善乡村金融服务体系,满足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层次、差异化需求。建立工商资本入乡促进机制,印发《达州市“万企兴万村”行动实施意见》,支持乡村产业振兴。建立科技成果入乡转化机制,支持我市农业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创建高新技术企业。印发《达州市支持“市级重点中心镇”改革发展激励办法》,支持市级中心镇加快发展。鼓励开展城乡一体化改革,2024年宣汉县纳入全省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试点。
二是延伸产业链条发展现代农业。不断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大力发展规模种养业、设施农业、智慧农业,发展农村“益农信息社”等电子商务,便捷农产品出村进城、农机农资等工业品下乡,推进传统农业与现代工业、信息产业融合发展。出台《关于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达州市促进返乡下乡创业实施方案》,引导支持城市资本下乡发展乡村产业。积极培育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全市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26家、农民合作社4890家、家庭农场17151家,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2.1万人。
三是拓宽农特产品销售渠道。成功举办第十一届中国(达州)秦巴地区商品交易会,采用“线上线下”的展览形式,设达州主题展区、中国西部丘陵山区小型农机展区、国际合作展区、区域协作展区等4大展区,实现交易额63亿元,其中农特产品交易额达5.78亿元。举办了“达礼出达”电商选品会暨“6•18”促销活动,促进农产品供应链整合融合、资源共享,拓宽了农产品上行渠道和销售渠道。参加第二届中国(四川)国际熊猫消费节达州展,现场成交交易额达55万元,直播带货销售额达820万元。
三、关于培育产业联动主导项目情况
一是加强项目谋划储备。紧扣达州“一区一枢纽一中心”总体定位,聚焦提升天然气锂钾资源勘探开发综合利用水平等重点领域,谋划储备一批重点项目;聚焦“3 3 N”重点产业集群,补齐产业链、稳定供应链、建强创新链、提升价值链,谋划一批牵引性、带动性强的项目;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污染治理和节能减碳等短板弱项,加快谋划储备一批强基础、利长远的重大项目;抢抓中省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增发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中长期贷款、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6方面国省投向谋划储备项目。
二是培育区域公用品牌。培育了达州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巴山食荟”,构建“区域公用品牌行业品牌企业产品品牌”的品牌管理运营体系,全市已有用标企业195家。加大品牌宣传力度,累计召开“巴山食荟”品牌推介会8次,每年组织“巴山食荟”用标企业,参加中国农业博览会、西部博览会、四川省茶业博览会等农业展会5次以上,不断提高公用品牌影响力,带动提升企业产品知名度。
三是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抢抓“东数西算”机遇,成功挤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全省数字经济发展创新示范区。成功举办首届全国先进计算技术创新大赛,集聚了中科曙光、阿里云、启明星辰等一大批数字经济头部企业,带动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产值突破200亿元。超前布局新兴产业,已建成涵盖智算、超算等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万达开先进计算中心(曙光站),着力打造“数据 ”“算力 ”“智慧 ”产业生态集群。
四、关于打造产业联动特色亮点情况
一是打造特色产业基地。坚持把培育特色经济作为推进城乡融合的主攻方向,高规格打造了普光经开区微玻纤和玻璃灯饰照明产业园、高新区玄纤和数字产业园、渠县轻纺服装城、大竹电子产业园、开江光电产业园、万源石材城等一批特色突出、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特色产业园。围绕我市粮油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抓好“一县一业”“一乡一产”“一村一品”产业布局。按照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促融合的发展思路,推进产业化经营,建设了一批现代农业园区、产业强镇示范基地。目前,全市建设县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158个、市级以上产业强镇26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1个。
二是加快万达开产业协作。共建川渝产业合作示范园(开江—开州)园区,共同制定《川渝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创建工作方案》;成功争取川渝合作(达州 f 大竹)示范园区纳入第二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积极推动万达开工业企业协作发展,协作企业达到30余户,协作年产值突破20亿元。举办万达开云特色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成立秦巴山区中药材产业发展联盟,2023年三地特色农业总产值达到973亿元。成立“大三峡 f 大巴山”文旅发展联盟,共推5条主题旅游线路、60个经典景区,2023年三地接待游客5700万人次、同比增长32.6%。
三是推动农业协同发展。围绕区域优势特色农业资源,建设产业集群,推进万达开和川东北经济区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目前,已建设开江-梁平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合作示范园区、大竹-梁平糯稻产业园、宣汉-开州中药材产业带,达州-巴中联合实施国家山地肉牛产业集群项目、达州-巴中联合实施四川盆周山区玉米产业集群、达州-南充-广安联合实施川东北优质水稻产业集群、渠县-大竹联合实施水稻种业产业集群项目,开州、开江正在积极建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最后,再次感谢你对市发展改革委工作的大力支持!
达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4年8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