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总结回顾两地三年以来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成效,积极寻求两地面临的新机遇,提前谋划两地后扶贫时代深化合作的工作举措,我们开展了专题研讨,并形成了调研报告,供参阅。
一、总结回顾工作成效
自2018年以来,达州市与舟山市严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及浙川两省安排部署,两地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建立长效机制,拓展帮扶领域,创新帮扶形式,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帮扶与合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开展互访对接。两地全面深
化互访对接,建立高层联席会议制度,互派7批党政代表团互访对接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专题研究推进,开展专题研究部署会议17次。
(二)加强人才交流,提升干部履职能力。借助舟山市
在旅游、教育、卫生等方面的优势资源,积极探索智力帮扶、科技帮扶等多种协作帮扶形式,不断健全完善人才交流机制,互派43名党政干部和176名教育、医疗等专业技术人才,进一步拓宽了两地双向交流渠道。
(三)落实帮扶资金,有力助推脱贫攻坚。共到位帮扶
资金2.196亿元(涉及产业项目50个,劳务培训项目12个,人才交流项目4个,改善民生项目6个),惠及64272名贫困群众,全部投向万源市、宣汉县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项目资金用于县以下比例100%,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100%。
(四)加大产业合作,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吸引浙
江企业来达投资兴业,努力实现双方合作、互惠、共赢。32家浙江落地企业实现投资16.0089亿元,就近吸纳399名贫困群众就业,带动1418名贫困群众稳定增收。
(五)搭建协作平台,强化两地劳务输转。转移2031
名贫困群众到浙江和东部其他省份就业,分别输往服装加工、家政服务、电子装配、物流以及建筑行业等方面。帮助3854名贫困群众在省内就近就业。举办72期贫困人口就业培训班,组织109名贫困生赴舟山职业院校专班就读。
(六)完善协作内容,结对携手奔小康。围绕实施“携手
奔小康”行动,积极推进舟山市普陀区与达州市万源市、舟山市定海区与达州市宣汉县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实现“万企帮万村”结对152对、社会组织结对16对、医院结对11对、学校结对14对、镇村结对17对。舟山市普陀区、定海区社会各界累计捐款捐物4900余万元。
二、客观认识新机遇
总体来看,东西部扶贫协作面临新的使命和新的机遇,“十四五”时期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为实现区域协同发展提供了必要保障。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是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的大布局,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大举措。
(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机遇。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国贫困状况将发生重大变化,扶贫工作重心转向解决相对贫困,扶贫工作方式由集中攻坚调整为常态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作为一项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扶贫政策,其实施领域和作用范围将进一步拓展,东部和西部地区将通过全面深化产业、劳务、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合作,实现两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
(三)由扶贫协作转变为区域协同发展机遇。“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坚持和完善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社会力量参与帮扶等机制,增强西部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及内生发展动力,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三、提前谋划后扶贫时代工作思路
舟山和达州用实践证明,中央的决策对于加强区域合作、拓展开放空间、实现先富帮后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面对即将到来的“后脱贫时代”,达州与舟山应继续深化合作交流,实现共赢发展,提出以下工作思路。
(一)推动扶贫交流机制转化为发展交流机制。在前期良好的合作基础上,进一步推动脱贫攻坚帮扶协作成果转化为促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合作机制,形成两地共同协作、双方共同受益的东西部协作发展新格局。特别是达州要学习舟山推进宁波—舟山一体化发展的经验,抓好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共同创建区域协作发展新示范。
(二)持续深化两地产业交流合作。双方进一步深化商贸物流融合发展,发挥宁波舟山港和武汉、万州等沿江港口互联互通优势,打通达州至宁波、舟山的铁水联运、江海联运通道,切实降低物流成本;进一步共建共享产业园区,探索将达州的资源、市场、劳动力优势和舟山的资本、技术和管理优势结合起来,共同加强产业培育发展,打造浙川合作产业示范区;进一步深化消费市场合作,持续巩固“达菜入舟”“舟鲜入达”合作成果,加强两市在电子商务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深化文化旅游合作,加强文旅互补协作,探索国有景区门票两地市民互免、旅游旺季开通直航或经停航线等措施,加快推动两地互为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
(三)常态化开展人才交流和劳务协作。在前期互派干部人才基础上,优选一批科教文卫、港口物流和对外贸易等方面的急需紧缺人才互派互挂;进一步扩大劳务协作范围,通过创新“企业+乡镇、企业+行政村”劳务协作方式,实现关键节点驻点招工;深化职教“2+1”专班模式(职高学生在达州学习2年,第3年选派到舟山学习职业技能并到企业实习、推荐就业),进一步拓展务工人员就业渠道。
(四)共同搭建民间交流合作平台。依托两地工商联和商会协会机构,为两地企业家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共同学习借鉴企业在经营理念、技术创新方面的成功经验,并积极寻找两地产业合作意向,努力实现以商招商、延链招商,共同推动两地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不断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