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达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官网
今天是: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发展改革>以工代赈

从扶贫协作到区域协同发展的历史转变
发布时间:2020-12-24 09:18:08   作者:   点击量:   来源:

   为总结回顾两地三年以来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成效,积极寻求两地面临的新机遇,提前谋划两地后扶贫时代深化合作的工作举措,我们开展了专题研讨,并形成了调研报告,供参阅。

一、总结回顾工作成效

2018年以来,达州市与舟山市严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及浙川两省安排部署,两地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建立长效机制,拓展帮扶领域,创新帮扶形式,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帮扶与合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开展互访对接。两地全面深

化互访对接,建立高层联席会议制度,互派7批党政代表团互访对接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专题研究推进,开展专题研究部署会议17

(二)加强人才交流,提升干部履职能力。借助舟山市

旅游、教育、卫生等方面的优势资源,积极探索智力帮扶、科技帮扶等多种协作帮扶形式,不断健全完善人才交流机制,互派43党政干部和176教育、医疗等专业技术人才进一步拓宽了两地双向交流渠道。

(三)落实帮扶资金,有力助推脱贫攻坚。共到位帮扶

资金2.196亿元(涉及产业项目50个,劳务培训项目12个,人才交流项目4个,改善民生项目6个),惠及64272名贫困群众,全部投向万源市、宣汉县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项目资金用于县以下比例100%,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100%

(四)加大产业合作,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吸引浙

江企业来达投资兴业,努力实现双方合作、互惠、共赢。32浙江落地企业实现投资16.0089亿元,就近吸纳399名贫困群众就业带动1418名贫困群众稳定增收。

(五)搭建协作平台,强化两地劳务输转。转移2031

贫困群众到浙江和东部其他省份就业,分别输往服装加工、家政服务、电子装配、物流以及建筑行业等方面。帮助3854名贫困群众在省内就近就业举办72期贫困人口就业培训班组织109名贫困生赴舟山职业院校专班就读

(六)完善协作内容,结对携手奔小康。围绕实施携手

奔小康行动,积极推进舟山市普陀区与达州市万源市、舟山市定海区与达州市宣汉县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实现万企帮万村结对152对、社会组织结对16对、医院结对11对、学校结对14对、镇村结对17对。舟山市普陀区、定海区社会各界累计捐款捐物4900万元。

二、客观认识新机遇

总体来看,东西部扶贫协作面临新的使命和新的机遇,“十四五”时期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为实现区域协同发展提供了必要保障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是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的大布局,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大举措

(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机遇。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国贫困状况将发生重大变化,扶贫工作重心转向解决相对贫困,扶贫工作方式由集中攻坚调整为常态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作为一项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扶贫政策,其实施领域和作用范围将进一步拓展,东部和西部地区将通过全面深化产业、劳务、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合作实现两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

(三)由扶贫协作转变为区域协同发展机遇。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坚持和完善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社会力量参与帮扶等机制,增强西部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及内生发展动力,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三、提前谋划后扶贫时代工作思路

舟山和达州用实践证明,中央的决策对于加强区域合作、拓展开放空间、实现先富帮后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面对即将到来的后脱贫时代达州与舟山应继续深化合作交流,实现共赢发展,提出以下工作思路。

(一)推动扶贫交流机制转化为发展交流机制。在前期良好的合作基础上,进一步推动脱贫攻坚帮扶协作成果转化为促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合作机制,形成两地共同协作、双方共同受益的东西部协作发展新格局。特别是达州要学习舟山推进宁波舟山一体化发展的经验,抓好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共同创建区域协作发展新示范。

(二)持续深化两地产业交流合作。双方进一步深化商贸物流融合发展,发挥宁波舟山港和武汉、万州等沿江港口互联互通优势,打通达州至宁波、舟山的铁水联运、江海联运通道,切实降低物流成本;进一步共建共享产业园区,探索将达州的资源、市场、劳动力优势和舟山的资本、技术和管理优势结合起来,共同加强产业培育发展,打造浙川合作产业示范区;进一步深化消费市场合作,持续巩固达菜入舟”“舟鲜入达合作成果,加强两市在电子商务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深化文化旅游合作,加强文旅互补协作,探索国有景区门票两地市民互免、旅游旺季开通直航或经停航线等措施,加快推动两地互为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

(三)常态化开展人才交流和劳务协作。在前期互派干部人才基础上,优选一批科教文卫、港口物流和对外贸易等方面的急需紧缺人才互派互挂;进一步扩大劳务协作范围,通过创新企业+乡镇、企业+行政村劳务协作方式,实现关键节点驻点招工;深化职教“2+1”专班模式(职高学生在达州学习2年,第3年选派到舟山学习职业技能并到企业实习、推荐就业),进一步拓展务工人员就业渠道。

(四)共同搭建民间交流合作平台。依托两地工商联和商会协会机构,为两地企业家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共同学习借鉴企业在经营理念、技术创新方面的成功经验,并积极寻找两地产业合作意向,努力实现以商招商、延链招商,共同推动两地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不断做大做强。

 

上一篇: 达州市召开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座谈会
下一篇:达州市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后续发展调研报告

置 顶 打 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