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至10日,第二届数字四川创新大赛(2021)创新应用赛、算法对抗赛决赛,第二届数字四川创新大赛(2021)颁奖典礼暨首届万达开数字经济融合发展论坛将在达州举行。
近年来,“数字达州”驶入发展快车道,积极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建设四川省数字经济发展创新示范区,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增进民众福祉、赋能城市治理、促进经济增长。
承接国省战略全力拥抱数字时代
国家明确提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生态,加快建设数字中国等重大战略部署。省委明确达州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城市,支持达州建设打造四川东出北上综合交通枢纽和川渝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赋予达州新的历史使命和发展机遇。
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新模式、新业态逐步成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城市运行高效智能、产业发展升级创新、生态环境精准治理的核心驱动力。
于国家和四川省而言,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将有利于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于达州而言,这是新的机遇。承接国省战略,发展数字经济,达州肩负着全新使命。
达州成立了以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加大数字经济重点产业项目扶持。成立数字经济产业联盟,出台数字经济相关优惠政策,加大对数字经济产业招商支持力度。
达州将数字经济纳入全市重点产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和《达州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专项规划》,高质量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数字”撬动经济发展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质量变革。今年上半年,全市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17亿元,占GDP比重29.86%。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达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达州积极营造数字经济发展生态,重点加强人才、资金、技术、平台集聚。
人才方面,开展“达州英才计划”为达州持续积淀高端人才;以智慧泛呼叫中心建设为契机,深化与四川文理学院、达州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合作培养,建立呼叫人才培训基地。资金方面,设立数字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创新银税合作产品,引导金融机构对“万家千亿”诚信小微企业投放信贷资金,支持企业发展。
技术方面,宣汉微玻纤新材料研究院、四川省玄武岩纤维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达州智能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相继设立,新技术研究能力不断提升。
平台方面,成立数字经济产业联盟,建成国家级众创空间创丰汇—众创空间企业创新平台、天使创业孵化器、软通智慧城市创新中心等多个孵化平台,在孵企业和创业团队近300家。
强基础兴产业催生新业态新动能
近年来达州不断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宽带中国”“宽带乡村”“电信普通服务”试点示范项目,以及网络质量优化工程,实现了全市有线宽带和无线网络全覆盖。2020年达州电信业务总量超300亿元,增速超2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移动电话用户达463.78万户。达州通过开展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基础建设和试点应用,已建成5G基站3000余个,基本实现各县(市、区)城区、重点工业园区的5G网络全覆盖。
扎实推进数据中心建设,达州市级政务云一二期建成并已投入使用,川东大数据中心预计今年底将建成交付使用。届时,川东大数据中心将担负起川渝陕通信枢纽和川东大数据运营管理及灾备任务。同时,建成区块链城市节点服务器集群,为千企上链提供支撑。
达州聚力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和川渝合作(达州 f 大竹)示范园,集聚发展5G、智慧泛呼叫、电子信息、电子商务等产业,园区配套设施正逐步完善。重点发展智慧泛呼叫和电子信息制造业,引进华为、兆纪光电等行业龙头企业,培育壮大志向科技、维奇光电等本地企业,已建成呼叫坐席1000余个,数字产业化规上企业达133家,净增18家。2021年1—8月,数字产业化产值达100.93亿元,同比增长46.3%。
达州通过积极探索产业数字化融合应用发展模式,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全力推进“数字化赋能行动”计划,上云企业达到472家。
在农业方面,通过积极开展智慧农业试点,在农村土地流转、农业生产监测、农产品质量追溯等方面应用新技术,已初步实现农产品种植、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全流程的数字化管、防、控。东柳醪糟、宕渠黄花、桃花米业等特色农产品已实现自动化生产,品牌效应逐渐凸显。
在工业方面,通过大数据平台、云计算技术等进行产品协同设计、生产流程监测和优化、供应链管理、在线增值服务等,不断推进数字技术改造、智能化生产、精准管理和营销。2020年向上争取工业发展资金1.77亿元,其中工业和技改项目资金1.1亿元,入库“四个一批”重点工业项目188个。
在服务业方面,招引培育电商平台,猪八戒、九千集、达房网、达运出行等互联网平台发展良好。通过5G互动直播等方式加大达州自然禀赋和资源优势宣传,其中巴山大峡谷、八台山景区线上旅游收入超亿元。创建秦巴地区综合性物流信息平台、达州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探索智慧物流数字化融合应用,区域物流产业资源集聚能力、数字化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开放共享惠民数字赋能城市治理
产业的发展,技术的革新,归根究底是希望能够惠及于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达州积极推进数据开放共享,围绕城市数字化治理和城市公共服务数字化建设,加大数字便民惠民力度,开发更多的数字化应用场景,让数字赋能城市治理,正是让城市聪明起来,实现精准化、科学化治理。
持续深化“互联网 政务服务”,全市依法申请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9.95%;率先在全省建设中介网上超市,实现中介机构零门槛、零限制入驻,网上抽取中介服务,开展远程异地评标,首创电子报价,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在小北街试点建设“党建引领智慧社区”平台,提升基层治理智慧化水平,老百姓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持续推进数据共享开发,达州城市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已汇聚7个县(市、区)、达州高新区和48个市级部门11亿条数据;城市治安防控系统建设持续推进,公安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升;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逐渐形成,污染防治攻坚战纵深推进。
加快城市公共服务数字化建设,达州纵深推进信息枢纽工程、产业发展、城市管理、民生服务等4类工程24个项目建设。建成全市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推动构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社会诉求“一键回应”的网络理政新格局。
在疫情防控中,数字技术就发挥了不容小觑的作用。平日里,当市民打开“天府健康通”出示健康码时,无需填报,就能够看到界面同步的疫苗接种信息与核酸检测结果。达州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推出的“达州疫情防控报备”小程序成为城市防疫的重要“防火墙”,在来(返)达人员风险排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功能。
与此同时,达州还将夯实完善数字经济发展基础和治理体系,构建具有达州特色的数字经济生态体系,使数字技术善政、兴业、惠民,为奋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振兴战略支点贡献数字经济力量。(责任编辑:张致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