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达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官网
今天是: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发展改革>综合经济

关于达州市2014年1—6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间:2014-09-29 10:58:32   作者:   点击量:   来源:

      2014828日在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

达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向仕春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报告全市今年1—6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全市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按照市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计划报告》,沉着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继续深入实施三大总体战略工程,强化投资拉动和产业支撑,突出消费驱动和科技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运行基本符合全国、全省大势,总体保持平稳增长的发展态势。

(一)经济总量持续壮大。1—6月,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5.89亿元,同比增长9.1%(以下增长均为同比增长),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完成年度计划的44.8%。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99.86亿元,增长3.5%。小春粮食总产量46.92万吨,大春粮食播面537万亩。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新发展特色产业基地11.2万亩,新增现代畜牧养殖小区177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74家、家庭农场33家。出栏生猪211.3万头,增长2.6%;肉类总产量21.86万吨,增长2.7%。全市农建综合示范区建设累计投入10.77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5.07万亩。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68.08亿元,增长10.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95.68亿元,增长9.4%。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资源型、高耗能产业产值占比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达州经开区成功创建为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和我省唯一的低碳工业试点园区。全市各园区开工建设标准厂房10万平方米,完成七通一平”1600亩,完成基础设施投入6.5亿元。全市新培育规上工业企业50户,增长40%,创历史新高。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67.95亿元,增长9.7%;实现税收25亿元,增长18.0%6个城市综合体和3个市场集中区加快建设,红星美凯龙项目正式开工。金融保险业、电子商务、旅游、文化娱乐等新兴服务业发展加快,其中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3.99亿元,增长20.4%;实现旅游总收入51.57亿元,增长20.0%

(二)投资消费拉动增强。1—6月,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91.97亿元,增长14.7%,增速高于全省1.7个百分点,完成年度计划的51.5%项目落实年活动深入开展,全市15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60亿元,占年度计划46%;达州至宣汉城际快速通道、达州至开江城际快速通道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7+1”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深入推进,开工重点项目856个、总投资140亿元。市场消费繁荣活跃,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4.44亿元,增长15.6%,完成年度计划的44.0%,其中城市市场和农村市场分别实现零售额166.26亿元、78.18亿元,分别增长13.9%11.7%

(三)财政金融平稳运行。1—6月,全市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完成41.32亿元,增长16.5%,完成年度计划的61.5%。地方公共财政支出124.93亿元,增长12.0%6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749.58亿元,增长19.3%;贷款余额735.57亿元,增长20.9%。全市金融机构总量已达106家,交通银行、中信银行、攀枝花商业银行及法国美兴(外资)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分支机构组建工作正顺利推进。小微企业融资活跃,全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54.78亿元,增长13.5%,高于贷款平均增速3个百分点;市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正式启动运行。

(四)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稳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两集中两到位有效落实,取消调整市级部门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86项,全市行政审批事项进入全省最少市州行列。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进展顺利,医药卫生、文化、教育等社会事业改革深入推进。开放合作四向战略深入实施,引进到位国内市外直接投资330亿元,增长10.37%。全市新签约招商引资正式合同项目108个,投资总额884.35亿元。川陕革命老区政策争取得到全国政协、国家发展改革委高度关注和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川东北经济区发展规划》正式出台,达州被规划为川东北经济区双核之一,区域中心地位进一步凸显;融入重庆发展取得新成效,秦巴地区区域合作务实推进。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1.19亿美元,出口创汇0.89亿美元,增长43%,增速居全省第3位。口岸平台建设积极推进,达州海关申报工作顺利开展。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与达州市政府战略合作协议正式签署。

(五)民生民本持续改善。九项民生工程深入推进,预算执行资金65.57亿元,同比增长24.5%。城镇新增就业1.99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0.4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控制在目标4.1%以内。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4456套,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145户。公交优先发展战略顺利实施,公交站点加快建设。整村推进和连片扶贫开发项目加快实施,共扶持5.924万农村扶贫对象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自我发展能力。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26.77万人,建成通村公路1191公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96元,增长11.1%,完成年度计划的49.0%;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612元,增长13.2%,完成年度计划的51.5%。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上涨2.5%,市场物价保持稳定。主城区启动实施五治工程,城市环境逐步优化。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西南职教园区加快建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第四届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和四川省首届农民艺术节暨民间艺术节筹办工作有序推进。社会管理不断创新,安全生产切实加强,应急管理有序有效,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上半年全市新增城镇绿地23万平方米,完成营造林13.3万亩;城区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完成升级改造,PM2.5标准空气质量监测顺利开展;雨污分流加快实施;节能减排扎实推进。

二、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虽然上半年我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多数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在全省的排位明显上升,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部分指标完成与年初预期有明显差距,经济发展仍面临不少问题和困难。

(一)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1—6月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比去年同期回落1.32.210.91.3个百分点;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均比一季度有不同程度的回落,特别是服务业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明显,回落幅度分别达2.22.5个百分点。

(二)工业企稳回升基础不牢。上半年大中型工业总产值仅增长2.6%,低于全市工业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要素成本上升和产品价格下滑双向挤压企业利润空间,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市场有效需求不足,主要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明显下降,合成氨、尿素、钢材、铁合金、水泥价格较年初分别下降20.4%15.6%15.5%6.2%12.5%。企业家信心不足、投资意愿下降,上半年全市工业投资同比下降4.7%

(三)投资快速增长难度加大。我市投资总量已位居全省第3位,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难度较大。随着大批在建的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项目陆续竣工投产,在建剩余工程量明显减少,加之近期可开工的重大项目不多,支撑投资快速增长的后劲减弱。受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工业投资、民间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回落明显。上半年民间投资增长13.8%,比一季度回落7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为5.4%,比1—5月回落了16.2个百分点。

同时,城乡居民增收、财政收支平衡、土地资金要素保障等压力依然较大。为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分析研究、不断加以解决。

三、下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下半年,我们将密切关注宏观经济走势,扎实抓好省政府促进经济稳增长的十六条措施、市政府促进经济稳增长的十三条措施等各项政策的落实,抓住微刺激政策机遇,攻坚克难,扎实苦干,千方百计确保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一)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一是继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大力推进今年启动的4户关停破产和39户分类国企改革,加快推进去年7户国企改革扫尾工作;突出抓好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探索油地双方合作勘探开发新模式。二是加快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启动建设马踏洞金融集聚区,做大做强达州商业银行,以“1+2”模式加快组建达州农村商业银行,协同推进宣汉、大竹农信社改制。鼓励各类银行来达设立分支机构,引导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村镇银行、社区银行等金融机构。三是稳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开展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探索建立综合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促进农村资源资本化,释放农村土地和财产红利。四是扎实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结合省政府调整取消下放目录,继续做好项目清理的对接工作;强力开展并联审批,加快推进网上政务服务大厅建设。

(二)抓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一是深入开展项目落实年活动。对各个重点项目量化任务、倒排工期、限时推进,督促加快纳入计划的加快建设项目建设进度,力争纳入计划的竣工项目年底前全部按期投产,确保全年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150亿元、增长15%以上。推进“1+7”项目集中开工,力争目前尚未开工的14个重点项目年底前全部开工建设。二是全力做好争取工作。密切关注国家和省上的投资重点和方向,加快谋划争取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项目。抓住国家和省上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的机遇,做实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更多项目挤入规划笼子。三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重点引进延伸产业链条、开发下游产品的项目,积极做好参加西博会等重大投资促进活动的项目准备和推介工作,力争引进投资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取得新突破。全力做好招商项目代办服务,切实加强资金土地、建设环境的综合协调,确保签约项目尽快落地建设。

(三)大力促进产业发展。一是强力推进工业止滑回升。加快推进安凯清洁能源汽车、不溶性硫磺等项目建设进度,力争川投天然气发电一期、颜锋铝业等项目年底前竣工投产。继续加大天然气化工、钢铁冶金等产业的技术改造、下游产品开发的投入,全面完成18户煤矿的整顿关闭工作,推动结构调整产能提升。继续加强园区建设,确保标准厂房、七通一平年度建设任务完成;加大产业项目引进入驻力度,促进产业集中集聚集群发展。全面落实支持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做好帮助企业增效的相关工作,抓好规上企业培育和小微企业发展,搞好煤电油气运等要素保障。二是全力推进服务业提速发展。加快建设秦巴物流园区,协调推进火车货站南迁。抓好公路物流港、铁路专用线等已建在建物流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红星美凯龙、仁和春天等十亿级项目建设,力争升华广场、中青家居二期等年内竣工营运。积极参加惠民购物全川行活动,全力筹办第5届秦巴地区商品交易会,大力发展新兴消费,努力开拓消费市场。三是扎实抓好农业农村工作。大力实施特色农业“4+8”工程,加快推进21万亩农建综合示范区建设,促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切实抓好大春作物田间管理,抓好蓄水保水和防洪抗旱工作,力争粮油生产八连增

(四)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一是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按照四层架构新型城镇体系,加快北城滨江新区、南城三里坪新区、西城马踏洞和莲花湖片区建设,启动经开区长田坝新区建设,推进以塔坨片区为重点的旧城改造,督促各县(市)加快产业新城和城市新区建设,以产兴城、以城带产,同步实现产业集聚和人口聚集,增强对小城镇和新农村的辐射带动,力争全年新增城镇建成区面积16平方公里、人口12万,城镇化率提高1.8个百分点。二是加强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巴达铁路、达开达宣快速通道、环城路二期等道路桥梁工程建设,全力打造内联外畅的便捷通道。大力推进污水垃圾处理、供水供气等市政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城市危旧房、棚户区改造,着力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三是加强城市管理。大力开展治脏治乱治尘治噪治水五大工程,继续推进城区缓堵保畅、广告整治、绿化美化、风貌塑造工作,积极做好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

(五)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是深入实施九项民生工程。对照9个大项70个分项155个小项的建设任务,认真落实资金,强化速度和质量,确保民生工程全面完成。二是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加快建设西南职业教育园区,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切实抓好中心医院住院部改扩建和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加快市图书馆、展演基地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精心筹办好第4届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活动和首届四川农民艺术节。三是着力推进扶贫攻坚。坚持项目化、成片化、造血式推进扶贫开发,全面落实目标、任务、资金和权责四到县制度;强化精准,实现扶贫到村到户;加大扶贫移民项目资金汇报争取力度,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四是全力建设平安达州。深入推进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努力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妥善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今年是确保十二五规划任务完成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下半年,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主动作为,扎实工作,全力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实现。

附件:


达州市2014年1—6月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docx




上一篇: 关于达州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4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下一篇:达州市“十二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

置 顶 打 印】 【关闭窗口